显示标签为“天鹅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天鹅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

草原行记

第一天 北京-上都-多伦淖尔

9月9号,我和父母一起开始了四天的内蒙自驾游。为了能多看风景,我们没有选择走高速路最多的线路,而是以开行国道、省道为主。

进入到内蒙境内,道路两旁的农田、树林渐渐稀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草原。我们去的时节已是内蒙的秋天,草原由绿转黄,随处可见牧民砍下并捆好的一捆捆干草,为牛羊驴马熬过严酷的冬天做准备。


一路上悠悠闲闲走走停停,经过上都镇,傍晚抵达了第一天的目的地多伦淖尔镇。小镇不大,不过马路都修得十分平整宽阔。镇中心的广场放到哪里都可以称得上是巨大,不过偌大的广场上几乎没什么人,显得异常冷清。

“淖尔”有的时候也被翻成“诺尔”,在蒙语中是“湖泊”的意思。在旅馆放下东西后,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多伦湖景区。夕阳西斜,四野空旷无人,只有风吹过一池平静的湖水,拍在岸边留下轻轻的哗哗声。


从多伦湖出来返回多伦镇,我看到了一生中所见过的最绚烂的晚霞。


纵使是最出色的调酒师,又怎能调出大自然天地合一的瑰丽?


第二天 多伦淖尔-经棚-热水塘

从多伦淖尔出发,到乌兰察布,就驶上了大有名气的呼满大通道。这条大道地处有着“塞外江南”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道路两旁的辽阔大地上壮美景色不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草已变黄,如果在七八月间来这里的话,一定会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吧!


途径西拉沐伦河响水水库,下车游玩。


下午继续赶路,早早地赶到了住宿地热水塘镇。热水塘镇特别小,不过在其主街道两边,却密密麻麻布满了或大或小或豪华或简易的旅馆,占据了这条街道多一半的长度,足可想见夏天时旅游者络绎不绝的盛况。此时已经过了旅游旺季,多数的旅馆都冷冷清清,有一家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他们那儿现在只住了一名疗养的客人,整个旅馆只剩两名服务员,并推荐我们去住旁边的另外一家。

在热水塘镇周边逛悠,发现了一大片壮观的向日葵花海。向日葵的花盘一旦盛开,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因此我们看到的向日葵,几乎全都背对着阳光。



第三天 热水塘-黄岗梁-阿斯哈图-达里诺尔-经棚

第三天是沿途风景最美的一天。我们从热水塘出发向北,穿过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阿斯哈图石林景区,沿赫赫有名的达达线开往达里诺尔,即达里湖。

开向黄岗梁的山路。


黄岗梁的白桦林。


成群的动物的出现成了一路上最大的惊喜。羊群在山坡上吃草,在远处,牧羊人骑着马或坐在摩托上看守着它们。在不少更高的山坡上,还依稀可见牧羊人居住的一个个蒙古包。


羊是很怕人的动物——我们一走近,羊群立刻吓得四散跑开。相比之下,牛、马和驴们则要胆大得多,有的就在离公路很近的地方安然吃草,有的更是大摇大摆地走到了马路上,任凭汽车驶近,依然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淡定地岿然不动——毕竟整个草原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才是来客。


蜿蜒的小溪流过草原,除了无处不在的风,草原上的一切都寂静无声,给人以无限空旷的静谧之美。然而,如果在草原上居住久了,长期的安静寂寥下缺少感官的刺激,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乃至大脑的思考功能会不会产生钝化?


下午的达里湖太过令人失望,略去不提。

晚上我们住宿在克什克腾旗的首府经腾。“旗”大致相当于“县”,因此经腾的地位就相当于县城。毫无意外地,县政府大楼是县城里最气派的建筑。县城大街虽乱却也繁华,竟然还有苹果产品店和一家小肥羊火锅——不过这儿的羊肉那当然是好得没话说!


第四天 经棚-乌兰布统-塞罕坝-北京

最后一天,回家的路程漫长遥远,基本上都在着急赶路,路上的几个景点都是一笔带过,反倒是几处没有开发成景点的地方,吸引我们停车留恋。


一进入河北界内,宽广的草原立刻消失不见,仿佛它只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我仅仅卑微地希望,这两个世界就这样各自存在下去,谁也不要试图融合对方,同时谁也不要对对方关上大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永远保存对外面世界的那份思念。

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七彩佛罗里达之旅

第一天 到达迈阿密 · 青

飞机下午三点多降落在迈阿密,等我们开着租的车到达在Miami Beach订好的旅馆住下时已是五点,明媚的阳光逐渐收敛,天空半明半暗地呈现出一片淡青色。

海滩距离旅馆只有一个小街区,也就一二百米的距离。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我们迅速放下行李走到了海滩上。也许是一场寒流刚过,迈阿密比我们想像的要寒冷得多,最高气温也就十四五度,寒风一阵阵刮过。沙滩上一片冰凉,没玩一会儿就感到身上发冷,加之天色渐晚,只好作罢回旅馆休息。

晚上随便在附近逛逛,买买吃的喝的用的。旅馆所在的Collins Avenue不宽,其对于Miami Beach的意义却如同Michigan Avenue之于芝加哥,两边各式品牌店林立,品种又多又全,甚至还有寒冷地区才用得着的带护耳的大毛绒帽子卖,让我们都很惊讶。在冷风中开心地逛了一小圈,第一天就这样过去。


第二天 Key West · 橙

第二天依然不见暖和,旅馆里又没有暖气,早上起来尤其痛苦。我们决定开车去Key West。

“Key”这个词是从西班牙语的“Cayo”中演变而来的,意为小岛。佛罗里达的南端延伸出一条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的长链,统称“Florida Keys”。Key West就是其中最靠西侧的一个,和佛罗里达大陆由一串跨海公路连接,也就是美国的1号公路。沿着1号公路一路向南,两边被大海包夹,有的小岛窄得甚至往两边看去越过一小片树丛就是海洋。


过了著名的“七英里桥”,我们在Big Pine Key的Bahia Honda State Park休息游玩片刻,然后继续上路。


下午一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Key West。这是一个挺大的岛,1号公路的尽头就在Key West。


我们先去El Siboney餐馆吃了午饭。这是一个古巴餐厅,海鲜做得特别好吃,强烈推荐!

然后开始在岛上四处逛逛。先去了Southernmost Point,美国大陆最南端的地标,好多人围在那里照相。地标上写着,这儿距离古巴只有90英里!


接着参观岛上海明威的故居。这里最大的看点或许不是海明威,而是他养的那些猫的后代。它们占领了整座房子,或在室外悠然自得地闲逛,或在屋内旁若无人地趴在沙发上、床上睡觉。它们中的很多还是罕见的六趾猫,正如当年海明威的猫一样。爱猫者一定不能错过!

五点半,日落时分,我们来到海边的Mallory Square,准备观看Key West大名鼎鼎的日落景观。可惜不知何时,天上很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几片云,遮住了西方的地平线。云朵的边缘被染成一片橙色,我们只能想像太阳在云层后面慢慢地下沉了。



第三天 Everglades · 黄

天气略微暖和一些,一大早出发前往Everglades国家公园。

首先走的是离入口很近的Anhinga Trail,一进去就看见一条很大的短吻鳄趴在小池塘边。


据向导介绍,Everglades国家公园每年6月到11月是雨季,整个沼泽区一片汪洋,很多道路甚至都会直接被水淹没,水鸟和鳄鱼会迁徙离开这里。而12月到5月是旱季,水将逐渐退去,动物们会逐渐回来栖息。这条小径两边有着数不清的短吻鳄和野生水鸟,我们看到了好多品种的鹭鸟、野鸭、Anhinga(蛇鸟)、秃鹫,甚至还在路边的树丛里看见了一条小蛇。


鳄鱼是冷血动物,因此活动一阵就需要懒懒地趴着不动,晒晒太阳补充一下身体的热量。但却也不能晒得时间过长,否则体温太高就会爆掉…所以它也需要时不时地去水里活动活动。我们甚至还看到一只鳄鱼,上半身趴在岸上,长长的尾巴浸在水里,以保持身体能量的平衡!真是一种纠结的动物。

离开了野生动物种类极其丰富的Anhinga Trail,之后的几个观看野生动物的地点则颇为让我们失望,放眼望去只能看见一片广袤的黄色草丛,如非洲大草原一般,却看不到什么野生动物,也许是动物们还没有陆续回到这里吧。

据公园管理人员介绍,近来有一种外来的蛇“入侵”了Everglades国家公园,给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种蛇繁殖速度极快,在这里几乎没有天敌,而这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正好给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结果造成公园里野兔、浣熊等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据说公园因此特地准许人们捕猎这种蛇,他们还给我们展示了一张蛇皮。


傍晚返回迈阿密,去了西郊一家阿根廷烤肉店Rincon Argentino。我们点了一个两人份的烤肉拼盘,端上来的时候我们都惊了!一个大烤盘上放着各个不同部位的烤肉,足足堆成了一座小山!我发誓我从来没有在一道主菜里看见过这么多肉…事实证明这些肉一共够我们两个人吃了将近三顿才消灭掉。

酒足饭饱之后,心满意足地回家。


第四天 Biscayne · 蓝

第四天起了个大早,开到Biscayne国家公园,计划参加上午十点开船的特色项目——玻璃底游船游览。没想到到了十点,同来坐船的加上我们也只有四个人,没有达到十个人的最低开船人数。于是公园方面很“仁慈”地让我们免费去划船游览,等待下午一点半的下一班玻璃底游船。

Biscayne国家公园是很特殊的一个,它95%的面积都是水域,因此划船或坐船游览成了唯一的途径。租上一艘单桨小艇,我们开始平生第一次在海上划船。

岸边是茂密的红树林,还有一条窄窄的小河伸入陆地,我们沿着小河往里划了一段,两侧河岸也都是红树林。


海水不深,清明透彻。远处的海呈现出一片深蓝色,天空则是渐变的蔚蓝。海上有两座小岛,上面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类,我们环绕着小岛划了一圈。


到了一点半,坐玻璃底游船的人数总算是凑够了。上船一看,原来甲板的中央是空的,向下可以直接看到船底,而船底上嵌了好几大块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水底。船向外海方向开了约一个小时,就来到了一片珊瑚礁。通过船底的玻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在珊瑚礁的各种生物,最多的是形态各异的珊瑚,也能看到不少畅游其中的五颜六色的鱼。冬季的珊瑚礁生物种类并不算十分丰富,或许夏天来能看到更繁茂多彩的景象吧。

回程途中,太阳躲进了云层里,船开行带来的强风让人身上阵阵发冷。幸运的是,我们竟然看见了两只海豚跃出海面,这让船上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只可惜时间太短没有抓拍下来。



第五天 迈阿密海滩 · 赤

第五天天气终于变得特别暖和,走在外面都有些发热,很有夏天的感觉。我们于是来到Miami Beach的海滩。太阳红彤彤地照下来,在海里游泳并不觉得冷。——这才是想象中的阳光、沙滩、大海的度假胜地迈阿密嘛!


午饭过后,开往奥兰多迪斯尼。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加上休息时间,我们在傍晚时分终于抵达坐落在小镇Kissimmee(读起来像kiss me…)的旅馆。


第六天 Epcot · 绿

事先买好了两天的迪斯尼门票,一天逛一个园子。在迪斯尼的第一天不幸赶上下雨,于是我们决定先去Epcot主题公园。

或许下雨未必是不幸,因为这使得一大早就涌向迪斯尼的人数大大减少,我们几乎没有排什么队就玩了最热门的项目Soarin'。

Epcot园子北边有一个碧波荡漾的小湖,其周围是一圈许多不同国家的展区,如同一个小的世博会。我们没有怎么逛这片区域,而是主要在南边玩各种项目。除了一个模拟火箭发射前往火星探险的项目Mission: SPACE坐得让我头疼头晕胃也不舒服以外,其它项目并不算太激烈。整体来讲,Epcot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第七天 Magic Kingdom · 紫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迪斯尼最大也是最经典的一个园子Magic Kingdom。天上依然时断时续地下着毛毛雨,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兴奋的心情。

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过,来到迪斯尼,怎么玩、玩什么项目都无所谓,唯一关键的一点是要高兴,一定要高兴!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正经历着什么,都要忘记它们的存在,而是要全身心地高兴。

今年三月春假一个人去洛杉矶的迪斯尼的时候,我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卡通人物们唱着歌跳着舞冲着人群大喊“Let's celebrate!”的时候,我总会在心里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要庆祝?因此总是不能融入迪斯尼的情绪。

这次在开心的心情中来玩迪斯尼,则完全是另一种感觉,使我能够完全体会到上面那句话的含义了。迪斯尼是一个真实构建出来的童话世界,其遵守的信条就是两句话:“Dreams come true!”和“Let's celebrate!”。没有为什么,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将自己浸入那种气氛中去,去接受,去感受,去开心。

这里是属于幻想与奇迹的。它们在现实世界中已经不多见了,所以人们格外珍惜它们,盖了一座灰姑娘的城堡,好将它们守护起来。

夜幕降临,城堡亮起了紫色的灯,通体发亮,放佛挂满了晶莹剔透的紫水晶。看着这座城堡,我终于体会到了迪斯尼的魔力。

我是开心的。



第八天 返回芝加哥 · 白

最后一天全部花在路上:首先开回迈阿密,然后坐下午的飞机返回芝加哥。谁料芝加哥傍晚暴风雪,机场关闭,飞机不得不备降圣路易斯机场。等待一段时间之后,芝加哥天气好转,机场终于重新开放。飞机加了油,重新向芝加哥飞去。

终于,飞机在接近午夜时分到达。芝加哥的土地上铺满一层纯白色,飞机就像降落在荒凉的茫茫雪原。

等我们到家,已是凌晨两点半。经历了一周的旅行和最后一天意外的折腾,我们都已十分疲惫。

第一次两人旅行,体会到了那种有人与我一起分享的快乐,这种感觉我渴望已久。我甚至开始诧异自己,以前那些一个人的旅行,都是怎么过来的?

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光的颜色,七彩缤纷的旅程最后在一片洁白中结束。一转身,啊,原来一年都要过去了。

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Wisconsin骑行记


随芝大车协报名参加了8月8号周日在Wisconsin州的Middleton小镇举行的Centurion自行车赛。比赛分成三个组,骑行距离分别是25、50和100英里,我们参加的是50英里组。50英里并不算很长,至多算是中等的距离,不过由于我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在起伏的山路上训练过,上下坡的困难对我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7号开车到了Middleton,这里正好是车协里Davis同学的家乡,因此我们几个就住在他家。总算是见识到了传说中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座二层小楼,里面布置精巧装修细致,各种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车库里停着两辆汽车,家里各类娱乐、运动装备应有尽有。房子里平时住着Davis的父母和妹妹,不过他们都去度假了,房子里空无一人,住下连Davis在内我们来参赛的五个人实在是绰绰有余。

人在面临着未知的挑战的时候就是会这样,时而信心满满,时而心里又不住地打鼓。下午去探察了一番赛道公路,看到连成片的陡坡,禁不住心里想,能顺利完成比赛就是我给自己的目标。



傍晚去看了在Madison举行的Trek车展。Trek的总部位于Wisconsin州的Waterloo,就在Madison东边一点儿。车展就像是名牌时装店发布新一季最新流行款式的展销会,除了有Trek今年新推出的炫酷车型,还能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儿。

这辆车的链条像是坦克的履带,别具一格。

这种设计把测速度和踏频的感应装置与车身合为一体,再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到车头的码表上。

这辆车被称作“运输车”,长长的后架让我想起摩托车,胡同里的三轮,以及大山里翻山越岭挨家挨户送信的邮递员叔叔。

这应该是展厅里最先进也最贵的一辆公路车,标价近九千美元。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晚上前去与在Madison的好友叙旧聊天,打三国杀到夜里一点,方才返回住处。

在Madison黑黢黢的凉爽夏夜,我看见了满天的繁星。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美的夜空了。



周日起了个大早,六点半就到了比赛的发车地。外面雷声滚滚,偶有雨滴飘落。谁知一到赛段起点,电闪雷鸣大作,随之而来的就是狂风、暴雨和冰雹。比赛不得不推迟,全部近七百名参赛者躲进屋里等待风暴过去。看了看其他人的装备,自己完全是最不专业的一个,于是便抱定打酱油的心态,完成第一,参与第一。原定七点开始的比赛,最终九点半才发车。此时虽然风暴停止,细雨依然不断,温度骤降到十几度上下,所有人都在刺骨寒风中瑟瑟发抖。

雨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湿滑的路面。在第一个小山包过后的下坡路段,我的速度冲到了全程最高速41.93 mph(67.5 km/h),在这样的速度下,在积水的路面上,尽管在保持直行,仍可以感觉到车身在略微地左右漂移,仿佛马上就要失控一样。速度感的刺激还是让位于安全的考虑,尤其是在转弯处,更只能把速度降慢下来。

开赛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倾盆暴雨再次袭来,身上完全淋透,路面上全是水花泛起的白光,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身体只能感受到雨滴砸上去的微痛,不过这反倒帮了忙——腿上忘记了疲劳,只剩下机械式地向前蹬,也就不觉得累了。

二十分钟后,雨过天晴,太阳开始出来暴晒。路上遇到前面的队友爆胎,便停下来帮助他换胎,结果导致被路边草丛里的大群蚊子围攻。这些疯狂的蚊子就像一年没有见过血了一样,停在身上打都打不走。虽然我一直保持着活动的状态,下场还是很惨——回家粗粗一数,四肢上、脸上在这换胎的短短十分钟内就被叮了七十余个大包。以至于,赛后队友见到我后评论说:“You were eaten alive!”

随后就迎来了第三个大坡,也是全程中最陡的一个。


换到最低档,爬起坡来仍颇为吃力,感觉就像扛着数十公斤的麻袋,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上楼梯。不过,一旦坚持了一段时间,找到了正确的节奏,也就不那么痛苦了。

公路继续在原野中穿行,两边是农田、庄园,或是树林、荒野,时而爬上小坡,时而蜿蜒而行。两耳中充斥着田里蛐蛐的鸣叫,空气中弥漫着草香、雨后泥土的气息,混合着路旁农场里牛圈马圈的恶臭,形成一种奇怪的味道。

完全凭着毅力爬过最后一个陡坡,冲向终点,终于在整整三个小时(包括换胎的十分钟)完成了比赛。运气不错,没有爆胎,像我这种酱油男在队里的六个人中成绩竟然还排到第三(后面的三个人,有的爆了胎,有的甚至还摔了车)。骑完全程,虽然很累,但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这就是征服自己的意义吧。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

巴尔的摩的超现实主义周末


一切的故事,从这两张球票开始。




周五上午十点到了O'Hare机场,才得知我中午十一点半飞往巴尔的摩的航班因“机械问题”被取消。从此时开始,这已经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周末。

下午两点和四点去巴尔的摩的班次均告座满,最早的有空位的航班已是晚上七点——这对于下午六点要去观看训练的我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犹疑片刻,确认了可行性之后,决定下来,跳上了十二点去往华盛顿的航班——两个城市离得不远,公共交通可以互通,于是便向着这个全新的目的地出发了。

到了华盛顿,感谢某小朋友提供的信息,去往巴尔的摩的路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地铁,公交汽车,轻轨——马不停蹄地倒了两趟车以后,终于在五点半到达了体育场。

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到华盛顿,竟是一次意外的擦肩而过。在地铁上,一路看到了不少我曾有耳闻的地名(感谢《失落的秘符》),还亲眼见到了著名的方尖碑。看来华盛顿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不过这一次,我只能瞟上一眼。我要把它保留给未来,留给我期盼的真正的生活。

训练几乎可以略过不叙了——看了一个小时曼城队的训练,才被告知国际米兰仍在费城训练没有过来,失望。我们猜测,可能是贝尼特斯选择了留在费城谨慎认真备战,因为毕竟对曼城的比赛是他的首演。曼城队主教练曼奇尼由于家庭原因提前离队,连他也没有看到,让我们更加失望。

见到了同来看球的几个中国的内拉祖里,F、C和Z同学。晚上去逛了巴尔的摩的最中心区Inner Harbor。已是十二个小时没吃饭的我,和他们三个一起在Inner Harbor旁一家大商场Gallery里大吃了一顿美式中餐,为第二天的神奇埋下了伏笔。

这儿就是Inner Harbor,巴尔的摩的最中心区。离港口最近的绿色玻璃楼就是Gallery。




这个周末,正好赶上巴尔的摩年度的全国“Otakon”,即日本动漫、电游展,御宅一族的盛大节日。于是,这三天在巴尔的摩街头,随处可见奇装异服的cosplay者。巴尔的摩的酒店早早预订爆满(我住的酒店离Inner Harbor有一段距离,也还是费了好大劲才订到的),各种奇异打扮的青年男女完全占领了市中心。


每天,Otakon的举办地Convention Center都被围得水泄不通,目测人数远远上万。原来日本的动漫在美国竟是这样的火,尤其是在青年人中间。人们cosplay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从制服系到猫耳装,从皮卡丘马里奥Hello Kitty到火影死神死亡笔记,还有更多我叫不出名字来的角色,简直像是一场妖魔鬼怪大集会。

和他们相比,我们即使穿上球队队服,仍然显得严肃得像一群T恤拖鞋里面的西装革履。

在街上看见了一件很有意思的T恤:穿T恤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略微偏壮的美国人,T恤上面写着:I'm huge in Japan.

这个周末的巴尔的摩,属于狂热的人们。动漫或足球,宅或运动,今天只属于激情。



周五晚上做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梦。我所做的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光怪陆离无法解释,做完了就忘的;特别甜美幸福,醒来了让人恨不得回到梦里去的;非常痛苦惊险,醒来了让人庆幸好在刚才只是个梦的。这个梦却无法归到其中任何一类——它就像是针对我自己最近心理活动的一部夸张的抽象寓言片,让我自己都惊讶不已。

早上起来,走到旅馆天井里,发现一只炯炯有神的小灰猫,在旅馆内外穿梭闲逛,顿时让我有了一种如同归家的温暖感觉。




周六早上,原计划是去参观国家水族馆。昨天在Gallery里看到麦当劳和星巴克,于是一个人跑去吃早餐。就在我吃完准备离开的一刻,奇迹发生了。一位黑人大叔看见我衣服上的国际米兰队徽标志,走过来对我说,他也是国际米兰球迷。

然后,他神秘地告诉我,他是这座楼里Renaissance酒店的服务生,国际米兰全队将在今天中午十一点半入住。

花了十秒钟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以后,我迅速打电话告诉另三人,大家非常惊喜,决定在酒店堵着球队,这可是近距离接触的难得好机会。

球队的大巴姗姗来迟,十二点才抵达酒店。酒店的安保人员如临大敌,保卫措施严格得不可思议。我们身着队服,是仅有的四个在酒店大厅等待球队的球迷,但保安仍然把我们盯得死死的,不准拍照、索要签名。我们在大厅里被和进入酒店的球员隔开,根本无法接近,只能隔着三五米远打招呼。

当然,对于我来说,如此近距离地看到球员和教练还是第一次,因此依然很激动。参加了世界杯的米利托、塞萨尔、卢西奥、麦孔、萨穆埃尔、布尔迪索、蒙塔里并没有随大部队乘大巴来到酒店,他们或许将在下午直接前往球场。

与此同时,酒店里的那些穿着cosplay服装的动漫爱好者仍然可以自由进出,和球员并肩往里走。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扛着大刀拿着尖刺的这帮人跟球员一起上了电梯,手无寸铁的我们却只能被安保人员挡在外面…我们开玩笑地说,早知如此,就找人借套cosplay的服装穿上了…



这座大楼一到四层是商场,五楼及以上是Renaissance酒店的地盘。从五楼到四楼,有两部下行的滚梯,却没有上行的。

我们推测,球员入住以后肯定有人去逛商场,于是决定在商场守着。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马特拉齐和科尔多巴先后出来购物,被我们堵个正着,签名顺利要到(可惜我没要到合影,555)。之后竟然看到了萨内蒂!大家这叫一个激动啊,纷纷上前签名合影,萨队也很耐心和热情(之前的两人略显不耐烦)。


然后见到了贝蒂·莫拉蒂,马西莫·莫拉蒂的妹妹。她非常和蔼亲切地和我们合影留念。


可能因为旅途劳累,其他多数球员并没有出来购物。之后的一段等待,一无所获。

随后,F和C同学发现球队在五层的酒店平台上用餐!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从下行的滚梯上逆着跑了上去,要到了相当多的签名和合影,还和球员聊了天!——直到保安发现他们,把他们扔了下来,并以很严厉的口吻威胁他们如若再犯就送他们去监狱…之后我们就再不可能上去了。

下午新遇见一位中国的国际米兰球迷及其女友/老婆,球迷见面分外亲,大家集体合影一张。


傍晚大吃了一顿巴尔的摩大名鼎鼎的螃蟹,随后就去了体育场。

回想这一个白天的神奇经历,仍然很难相信这是真的。一系列的巧合形成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偶然”没有变成“必然”,命运的轨迹都会走上截然不同的方向。这里面有运气,更有我们的执著。



比赛自不必多说。从维埃拉第20分钟被红牌罚下时起,比赛的胜负就失去了悬念。年轻的库迪尼奥和马里加踢得都非常精彩。库迪尼奥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粘球,他积极的跑位和细腻的技术很好地串连起了中前场,唯一的短板是身体对抗能力,不知到了凶悍的意甲,他是否还能发挥自如。比赛的后半场几乎变成了青年队武器库展览,小孩子们轮番上场,保持了球队的斗志,比拉吉还打进了精彩的世界波。他们都是有前途的孩子。最后的比分定格在3-0。


值得一提的是,中场休息时,在替补席上的巴洛特利并未返回休息室,而是走到球场边和一位曼城教练组成员聊着什么。看来他真的是要走了呀。



半夜正准备入睡,突然接到C同学的电话,兴奋地跟我说我们和萨队合影的照片上了官网,这才想起当时有一位陪同萨队的俱乐部官员也在拿相机给我们拍照。上网一看,我们几个中国人成了仅有的在巴尔的摩欢迎球队的“球迷代表”,算是为全中国的内拉祖里露了把脸。和我去年上官网的照片相比,这次的显然更加令人激动,为这兴奋的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经历了这样的一天,周日玩兴大减。上午在酒店周边的Mount Vernon Place Historic District溜达了一圈,午后参观了国家水族馆,便草草收兵去了机场。

巴尔的摩在美国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又临近首都华盛顿,市区有很多装饰华美的古老教堂、钟楼、天主教圣殿。


在来巴尔的摩之前,提及这个城市,我只能想到两件事:音乐剧《Hairspray》(那首《Good Morning, Baltimore》),以及传言中混乱的治安。因为动漫展的缘故,这个周末的巴尔的摩热闹非凡,并没有让人感到不安全。或许拿掉这些疯狂的人们,巴尔的摩才会回归它本来的模样——游人如织的港口区,不甚繁华的市中心,以及周边广阔的街区里宁静得令人恐惧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