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理解的可能性

周五晚上去市中心的Goodman剧院看了新上演的话剧《Chinglish》。此剧的编剧叫David Henry Hwang,中文名叫黄哲伦(Wikipedia说的),是个在洛杉矶出生的ABC。本来担心剧中的英文对话不能完全听懂,进了剧场才发现剧中穿插着大量的海外口音普通话,应该算件好事。

剧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是典型的西方主流对中国的看法:法律形同虚设,办事只靠关系,官员贪污腐败,党则是只为己不为民。而中国人呢?粗鲁、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信用、一切以名利为重、婚姻里没有爱情、说谎成性。至少在本剧的大背景——地方官场上,这些印象并不全是主观臆断。

按导演和编剧的说法,这是一个关于“理解”的故事:人们如何拼命地想要被他人理解,而事实上真正被理解又是多么困难,无论是在日常对话、生意还是爱情中。

这部戏展现这个主题的切入点是“理解”的反面——“误解”。误解在这儿分为两个层面: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

在语言上,这位来中国做生意的Cavanaugh先生与贵阳文化局官员会谈时翻译漏洞百出,令人哭笑不得,有时候传递的意思完全是猴吃麻花——蛮拧;而私下对话更是费劲,好似鸡同鸭讲,语句全被肢解成东一块西一块的词语碎片,想明白对方的意思只能连猜带比划,兜好大一个圈子才能连成完整的一句话。当剧中人物说中文时,其(正确的)英文翻译会投影在布景上,因此观众明白每一个人每一句话在说什么,而剧中角色却不然,于是形成了荒诞的反差。全剧的笑点也基本集中于此。

在文化上,Cavanaugh先生必须适应有中国特色的“关系”文化,搞清他需要打交道的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情纠葛,方能分清敌友,凯旋而归。他发现自己爱上了答应帮他忙的徐副局长,偷情之余却意识到在对待爱情、婚姻、家庭、信赖、责任、出轨等等各个问题上,她和他都不在同一个维度。他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她身上根本行不通,这完全是两种世界观的冲突,而语言沟通上的困难使他更加难以理解她的行为动机。一个刚来中国的老外,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战场上适应游戏规则,分清敌友、认清形势,这构成了整部剧的戏剧冲突主线。而Cavanaugh先生与徐副局长的深入对话,揭示了两人思想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他们对于生活各个方面精彩的讨论与争辩,构成了这部剧的戏剧张力。

而编剧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呢?在剧的末尾,Cavanaugh先生说,他的公司会继续在中国发展,致力于把中国文字准确地翻译出来(他的公司是制造英文指示牌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以生产“理解”为目标的行业),但更重要的是“翻译”那些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中文词汇。换句话说,要想真正理解文化差异,必须深入到另一个文化中亲自体会。

这个回答或许不能令人满意,于是我又想起了之前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也许能够作为编剧的另一个“暗示”。两人偷情的片段,当他们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折腾了半天,仍然谁也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心急如焚,理解无望之时,她总会捂住他的嘴,轻轻而暧昧地告诉他:"So not talk. Better silence."——那就不要说了吧。沉默更好。


题外话1:舞台布景非常赞!舞台上使用了两个布景转盘,只要两侧各旋转九十度就能组合出一套新的场景,布景可以伸缩,拼接得天衣无缝。

题外话2:剧组似乎对王力宏有某种奇怪的偏爱,幕与幕之间的转场音乐多是风格极其诡异的王力宏的歌...

1 条评论:

说...

赞剧评,写得非常精彩,让我都有点后悔没去看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