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歌唱2008

这个不同寻常的2008年转眼就到了尾声,回首看看过来的路,我们一同走过。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measure a year
In daylights, in sunsets
In midnights, in cups of coffee
In inches, in miles
In laughter, in strife
In five hundred twenty 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a year in the life
How about love...
(《Seasons of Love》)

年初的雪灾让我万分担忧,面对拉萨暴乱和火炬传递受阻我走上街头抗议,震后北川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牵动着我敏感的心,听到奥运开幕式上一曲歌唱祖国我泪流满面,为了不错过奥运会的精彩比赛我起早贪黑,毒奶粉事件的曝光让我既愤慨又羞愧,经济危机面前我和朋友们纵谈国家国际形势寻找出路,任伟师兄的自杀使我感到无比惋惜。

感谢网络的强大力量,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2008年看似是盲目爱国主义遍地开花之年,甚至让人不免产生一丝忧虑,但好在自己还能够独立思考辨别,再纷杂的信息扑面而来也只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没有谁可以如先知一般在前面拉着我们盲目赶路。生活是每个个人自己走出来的,离开了个人的体验,我们什么也不是。

所以说我要歌唱2008,因为我们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着感受着迎面的风里吹来的种种味道。赞颂和支持不代表盲从,批判和嘲讽也不意味着绝望。既然命运还没有抛弃我们,我们就应该保存着希望。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和这个社会已经融为了一体,在这个被建构起来的关系网中紧紧相连,我们既是被影响者,同时又是影响者。至于这2008之歌是雄伟的进行曲,还是悲怆的交响乐,是肖邦的小夜曲,还是乡间的竖笛小调,又或者是数者兼有,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知道。

几天前和同学聊起喜欢的天气,一个新西兰的同学说,他最喜欢的是大风天,因为只有在狂风中你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我很喜欢这句话。不能做一座雕塑,没有感觉,没有笑容,也没有眼泪。感谢家人、爱人、朋友,是你们让我如此热爱生活。2009年,快乐,好运。

春夏秋冬岁月中
得与失究竟哪个更多
新的四季反反复复不知不觉暗暗交错
究竟谁在掌握
(《炎热的风》)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两条无比让人怨念的新闻

Interstore Beijing open to public
http://www.inter.it/aas/news/reader?N=30528&L=en

意足协宣布超级杯落户鸟巢 国米有望再次来华征战
http://sports.sina.com.cn/g/2008-12-23/21584139289.shtml

我要回北京...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冬假

好久没有更新了,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放了冬假,冬天来得越来越猛烈。美国学生纷纷回家过年,学校里就变成了一座空城。食堂全关了,校园里也没有了人影。超市门口摆着一捆捆的小松树枝,等着被人抬回家插在盆里挂上铃铛和彩灯,成为熠熠闪光却毫无生机的装饰物。大雪时不时下着,气温也抽疯似的在0度和零下20度之间毫无规律地振荡。马路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雪,骑车轧在上面,很喜欢这种半失控但又还能掌握住平衡的感觉。

朋友们多半都出去玩了,逃离这压抑的冬天,有的去了加州,有的去了佛罗里达。我本也是想到这些温暖的地方走走的,只是原本计划中的同行者不见了踪影,而如果一个人自己去旅游,去大城市害怕那里的喧闹会容不下我的孤单,去“投奔”在其它学校里的朋友又怕他们的幸福会灼伤我的心灵,想一个人“自虐游”到偏僻的风景区去接近大自然却也终究没有成行。以至到后来答应了帮班里回家的同学照顾他们养的花花草草,出行计划竟也只能作罢。现在摆在我家里的几盆花草里有一盆水仙,这几天正好开花,小小的白色花瓣无比清新淡雅,甚至都让我产生了也去“残害花鸟鱼虫”的冲动。但是转念一想,花开总有花落时,或许我只想要寻找的,是一份永盛不衰的美丽。

这几天做梦的内容,总是和回北京、回家有关。要么是该返回美国的时候不是忘了带身份证(其实好像不用带身份证哎!)就是去机场的公共汽车总是到不了,要么就是从机场(有一次我是自己开飞机降落的!还有一次说是首都机场关门整修所以降落在了东郊的一个刚修起来的临时机场)回家的路上一路走一路看发现北京变化太大我竟然都已经认不出来了。看来我真的是想家了。

上周寄走了一批明信片。把卡片塞进投递口的那一瞬间是最开心的,想象着飘洋过海的祝福和你们的笑容,我也就满足了。没收到明信片的朋友们也不要失望,同样祝福你们。转眼2009年就要来了,祝福我们每一个人。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Paul Sally本学期课上笑话两则

1.

(Paul Sally is defining the p-adic norm on Q.)
Student A: What does the word "adic" mean?
Paul Sally: "Attic"? It means the room on the top floor! Just kidding...
Student B: So what does "p-adic" mean then?
Student C: The bathroom on the top floor?


2.

(In the same class.)
Student D: What does the p-adic norm measure?
Paul Sally: It measures the p-ness of a number! Oh, I mean, p-hyphen-n-e-s-s.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爱情是一件奢侈的事

转载北大未名上与我的观点很一致,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文章一篇。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却是两个人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爱情是如此奢侈。想找到一个爱我的人,我只能继续奢望。毕竟,谁认识的人不是成百上千,她却偏偏爱上你,怎么看也是个小概率事件。

-------------------------

爱情是一件奢侈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看着身边人无可救药地陷入幸福的畅想之中,而我们自己却还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个人拎着书包面无表情地穿过人流。
很多时候我们座谈卧谈日夜谈高姿态地颂生命的价值爱情的意义,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心里却在默默着急我的cup of tea为何还不出现。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却没有人可以turn to,遇到寂寞却没有对象可以排遣,于是学着自娱自乐其实tough time也不那么洪水猛兽。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遇到了对的人,勇敢地做了自以为对的事,却换不来一个对的结果。
很多时候当我们终于似乎修成正果落实tg大计,而人心依旧禁不住时间的拷打,一场情感戏落幕停留在一声叹息。

爱情不能被长久地维持,终将以其它方式永生。
这世上绝对有太多人愿意不计成本地消耗去换取一份现在时的感情,纡尊降贵百般呵护。充满讽刺的是,多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捧在手中的已经悄悄变质成了亲情。与其说你们是couple,不如说你们是relatives。当初的激情心跳全然消失殆尽,取而代之是平淡的相濡以沫。还记得她年轻时的模样么?明眸皓齿长发及肩。还记得他年轻时的模样么?儒雅大方一表人才。这些早已全无意义。现在的你们,只是两个为生活奔波到早上来不及洗脸刷牙晚上回来如瘪了气的气球无精打采满腹牢骚的寻常人。生活就是这样,它能在生命最鼎盛的时候让你的感情漫无边际的泛滥,也就能用更长的时间一点点把它拿回来让你后悔。灼灼其华,终为灰土。如果求的是亲情,一早何必在诱惑面前东张西望跃跃欲试。如果只为了享受这个过程,那我无话可说。只是,既然是就知道结果的事,何苦为之纠结不已哭天抢地。

爱情中的女人是愚蠢的,爱情中的男人是包容的。
我可以武断地说这句话是普适的。各位有兴趣的话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gg/mm。如果不适用的话不是我错了,而是伊爱的不够深。绝没有拆散鸳鸯的意思。恋爱中的女人,满心满眼都是她的男人,再也容不下其他。她愿意每时每刻地关心呵护你,把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扮演全。她没有了大脑,暂时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很多事情明明简单明了她就是想不通。她愿意以她的男人为脑,如果可以不假思索地一直爱下去最好。这样的愚蠢是可爱的。拥有这样mm的男人们,请珍惜。恋爱中的男人,对女人的责任感让他突如其来地成熟稳重了。成熟的第一课就是包容。他会变得很绅士,注意聆听和交流,只因为心中多了一块柔软的角落。他看她的眼神是深邃而温柔的,其中有爱还有感激。他无条件地信任你,向你倾吐不轻易与人分享的苦闷与快乐。拥有这样gg的女人们,请珍惜。

tg是场游戏,爱情是场际遇。
tg可以很容易,尤其在这个到处存在为tg而tg之人的地方。既然不乏视tg为游戏之人,不小心摊上的也只能自认倒霉。有人同情你,但同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年轻时候哪能不收到一点教训。放心,痛苦自痛苦,伤心自伤心,一年之后你们就是陌路,也许你早已做了下一次tgbg。怨天尤人伤春悲秋十分容易遭人看不惯。感情又不是交易哪有付出多少就该有回报,何况连交易也不是绝对公正。至于爱情,那是际遇。命里有时终须有。一个perfect match绝对可遇不可求,但一个差不多还可以容忍的却是千千万万。这一辈子我们会有很多次动心的时候,但最终花落谁家,岂是你我所能决定。正如那句经典的对错时间与对错人的描述。

这世界没什么不会发生,也没什么可以不朽。所以,请各位都看开一点。伤心多了,心也是会麻木的。

落花流水有意,年岁风月无边。
爱情是一件奢侈的事。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恋曲1980

《昨天》——一个80年生人的回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ODU1NDA=.html

看了这段视频,深感触动。尤其是后半段一张张闪过的那些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了十多年前。家里的各种玩具和“小霸王”红白机。钓鱼台街边的银杏林。“工农兵”封皮一套二三十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门前曾经宽窄不一的马路。能让我们放弃午休时间的奥特曼动画片。坐在路边摇爆米花的老太太。后院里爬满的丝瓜藤和葡萄藤。只有每周五放学回家才能玩的586电脑。酸三色、山楂片、果丹皮的诱惑。玉渊潭、紫竹院、动物园的阳光。滚滚而来的自行车流,随处可见的一块钱一公里的黄面包车。元大都公园里斑驳的红色木桥,下面是结了冰的河面。还有,还有...

最喜欢视频里的两句话:漠然的忙碌,混沌的思索,遮挡不住曾闪耀的光辉。我们背叛了生活,背叛了信仰,却无法背叛童年,无法背叛曾经的纯真。

很想再次骑车回到小时候曾经留恋过的那些地方,哪怕就让我再多看一眼也好。童年永远是我们最浓烈的乡愁。越小的时候,快乐也就越纯,越真。只有长大了才发现这种快乐是那么难以获得。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们从里面出来了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入口。我们只能继续负重前行,依靠“惯性”,而不是“自我”。

就像视频里的那扇门,那里面是一切故事的开端。我们想要再走进去看看,却发现自己早已丢掉了开门的钥匙。

不知为何,好想回到八十年代。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你是我一生都解不开的疑问
你是我怀里永远不懂事的孩子
你是我身边永远不变心的爱人

你是我迷路时远处的那盏灯
你是我孤单时枕边的一个吻
你是我爱你时改变不了的天真
你是我怨你时刻在心头上的皱纹

你是我情愿为你付出的人
你是我不愿让你缠住的根
你是我远离你时永远的回程票
你是我靠近你时开着的一扇门

你是我情愿为你付出的人
你是我不愿让你缠住的根
你是我远离你时永远的回程票
你是我靠近你时开着的一扇门

《我爱我家》主题曲之一。上次听到这首歌已恍若隔世,但是旋律我依然铭记在心。如冬日午后阳光般美好的存在,照在我的心里,暖暖的。尽管冬天再寒冷。

以这样的标准,问天下恋人,真爱者几?

2008年11月24日星期一

混乱的一周

过去的一周无比混乱。原因之一当然是任伟师兄神秘的自杀。心情由最初的震惊变为恐惧,然后是组织善后工作的奔走和忙乱,之后又逐渐变得有些厌烦。如果有二十多个朋友和你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你们系那个坠楼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不光是你,而是所有的人还都不知道真相的时候,每重复一遍我所知道的一切只能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压抑。所以,如果是在网上碰面的话,我多半只是扔下一句“去看我的blog吧”,还请大家见谅。

看书似乎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效率始终无法提高。今天试了试和朋友一起在图书馆自习,效果还不错。学术上觉得自己还并没有完全丧失热情,只是能力和信心似乎快到了一个极限。有的时候会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开始完全理解不了并决定放弃数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这个时间或许是在小学和中学("Only Asians and nerds do math!"),这和美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对培养小孩子数学能力的认同度不够有关。对于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个时间更可能是在高中毕业后和大学里:毕竟数学是高考里重要的一部分,而走进了大学的他们或者因为不用再被数学折磨了而终于松了一口气,或者逐渐发现大学里的数学和高中时完全是两样,因为自己无法适应而决定放弃。

当然,也有人读到Ph.D.才发现自己的极限。

如果在这个极限到来之前你已经拿到了tenure,那你就是一位数学家。

就好像一场非常抢手的演出的门票,多数人都在尝试买票的过程中绝望了,放弃了,还反过来安慰自己说这场演出也没什么好看的。而如果你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拿到一张门票,那就是成功,你哪怕再对演出失去兴趣也无所谓了。

半个月前知道我的表弟被保送进了北大数院(09级),难道是被我拖下水的...

扯远了。上周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来源于一些担心。我能理解你的繁忙和焦虑,也请你理解我神经质般的担心。还好,总算在发疯的边缘被及时拉了回来。

如果在blog上看到别人正在过着我向往和追求的生活,说自己不在乎肯定是在掩饰。分享和付出比获取能带给我更多的快乐,对我来说没有人与我分享的生活就像自己一无所有。我没有怨政府也没有怪社会,有时我只是恨我自己。周五去看了顾长卫的《立春》,电影里他们的梦想高远而风光,就像飞流而下的瀑布。而我的梦想并没有他们那样锋芒毕露,只是如同雪山上静静流淌下来的涧泉。清澈似水,纯净如冰。而最后,不都是汇流到同一片海洋里去了么?

我相信你能带给我我想要的幸福,我认为我也能给予你你想要的幸福,这就足够了。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震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11/23更新)

毫无预兆地,看到了数学系主任发来的这封email...

Date: Sun, 16 Nov 2008 21:39:21 -0600 (CST)
From: Peter Constantin <
const@cs.uchicago.edu>
To:
junior@math.uchicago.edu, senior@math.uchicago.edu, grads@math.uchicago.edu

It i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I have to inform you of the death of Wei Ren, a PhD student in our Department. Wei was found fatally injured outside Rockefeller Chapel on Sunday.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he may have fallen from the scaffolding. The cause of death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medical examiner's office; the Chicago Police Department is conducting a death investigation. We have contacted the family.

We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is tragedy, and will be going through a process of grieving. Even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who did not know Wei Ren may feel a sense a loss.

We have made arrangements to enable Wei'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 colleagues and the entire department to gather tomorrow morning at 9:30 am in the tea room (E209). A counselor from the Student Counseling and Resource Center will be available to provide support.

We are going to organize a campus memorial service at an appropriate time, to remember Wei and mourn his death.

The University provides counseling and support for the student and faculty community who grieve. Below are some resources:

Private support is available for students at the Student Counseling Resource Center. If a student feels they need to speak with someone from SCRS urgently and cannot wait for a scheduled appointment, they are free to walk in. Appointments can be made by calling 702-9800, M-F from 8:30-5pm. Faculty and staff can contact the University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Perspectives, at 1-800-456-6327. Some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may find that they need support which is available through the religious advisors of the different faiths. They can be reached through the Rockefeller Chapel Office at 773-702-9202.

任伟师兄是芝大数学系目前在读研究生里仅有的四个中国人之一。我们经常能够见面,他的办公室就在我楼下,我刚来到芝加哥的时候他还给过我不少经验方面的帮助。他研究的方向是数论,导师是Mark Kisin。

仍然不敢相信这条消息是真的。看到这封email的那一刻,只觉得后背发麻,大脑一片空白。和生命比起来,任何东西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沉痛哀悼。

-------------------------

Update 11/17:

根据任伟的室友Justin提供的情况,任伟应该属于自杀。他在家里留下了一张字条,和两个月的房租钱。字条上的内容只是该如何处置他这个学期正在教的本科班,并没有写明自杀原因。另有消息称昨天警方在Rockefeller Chapel顶层发现了他的外套和手机。警方尚未就自杀做出最终结论,因此上述情况在今天上午的会上没有正式说明。

站在高高的教堂顶上一跃而下,需要的是怎样的决断力。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绝望,才能让人有勇气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世界上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的东西太少太少。

-------------------------

Update 11/18:

任伟师兄自杀的动机恐怕将永远成为一个谜了。援引我们系一位知情同学email里的原话:

As far as we know, thus far no message has been found that was addressed to his family or friends. He left two very short notes though, one concerning rent to his roommate, and the other concerning substituting in his class. His decision seemed to have been quite sudden, although the reasons are rooted deep inside of his soul, and nobody is able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possibly could be. He would never talk about these things, not even at the last moment.

I send my sympathies to his friends and family. It is truly tragic, and I would like to help more, but unfortunately I think nobody will ever know for sure.

我想,这个时候最最伤心的莫过于他的父母了。老来丧子,人生之大不幸。想起我妈时常教育我说的,一个人出门在外独自生活,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特别强。现在仔细琢磨琢磨,这句话真是从哪个方面看都完全在理。

-------------------------

Update 11/20:

今天下午任伟的父亲、母亲、舅父和姨母一行四人从上海抵达了芝加哥(他们一拿到签证就立即赶往了机场),住在学校给安排的小本宿舍Pierce Hall里的两个特别房间内。晚上给学生上完习题课后和也在中国学生会的几名同学一起去探望了他们。长途飞行带来的疲惫也没能遮掩住他们脸上的悲伤。父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直双手合十,不停地对我们说,“愿佛祖保佑你们,愿佛祖保佑你们...”,然后又用轻得近乎于耳语的声音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没想到也会这样...”。当他抬起头,我看到了这位年近花甲的老父亲眼眶里的泪光。母亲目光空洞,只是一个劲地向我们连声道谢...

明天他们将会到警察局协助调查,并安排葬礼有关事宜。但愿明天能发现一些新的信息,解开自杀的真正原因之谜。

-------------------------

Update 11/23:

今天早晨在一个小教堂举行了葬礼。因为离学校比较远,我又没有车,所以没有参加。明天下午在校园里会有一个memorial,应该会有很多人来向任伟作最后的告别。

因为忙着筹备葬礼的事情,调查没有什么进展。由于尸体受损伤程度太严重,周五父母辨认尸体的时候使用了牙医记录才最终确认。整件事情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们会一直督促警方查清案情,直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再见,许校长;祝福,我的北大

许智宏校长真的要离开北大了。在11月11日这一天,这个令人心碎的节日,许爷爷来到了我曾经住了四年的45乙宿舍楼(现在住的是07级本科生),做在任校长期间最后一次宿舍巡视。在一层,许校长和把整个楼梯口围的水泄不通的同学们一起高声合唱《隐形的翅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I3NDQ4Mjg=.html)。作为北大学子,看到这一场面,很难不流下泪来。

在北大四年,其实能亲眼见到许校长的机会十分有限——多数都是在各种大会上。许爷爷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大概要算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经过北大的那一天,许爷爷一袭运动服,跑在北大校内的最后一棒,从校长办公楼经过小拱桥出西门。结束传递以后,许爷爷还拿着火炬在办公楼前亲切地和在场的同学们合影留念。遗憾的是,我错过了今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这次许校长完成了祥云火炬在抵达鸟巢开幕式现场之前的最后一棒——从北大西门到101中学。不过四年前的那一幕,如今依稀还在眼前。

许爷爷另一个让我们不能忘记的瞬间是在2007年12月31日北大的新年联欢晚会上,他现场演唱了两首歌,《我是明星》和《隐形的翅膀》。许校长献唱的视频立即在网上广泛流传,一时间被传为佳话,可惜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远在大洋彼岸,只能默默地在心里感动,想像着现场的氛围。

前些日子翻出来电脑里收藏的2005年我的17岁生日那天李敖先生来北大演讲的视频看。那时候的我只是看个热闹,现在再重新看一遍,顿觉句句是金,字字见血。李敖说,“现在的北大,太孬了。”掌声雷动。他接着说,“怎么样可以不孬?我们的书记站起来,我们的校长站起来,登高一呼,像我们以前的老校长马寅初不就是这样吗?”全场又是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一瞬间,我突然被感动得想哭。

九十年前,北大的青年们唤起了整个民族的良知。九十年后的北大,正在被这个社会拉住一起陷下泥潭。现在北大的问题,不是仅仅靠许校长一个人的勇气和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如今的北大,要想从泥潭里“站起来”,光靠校长和书记的“登高一呼”恐怕是不够的。当然这就更凸显出马寅初校长的伟大。这是一个整体社会大环境的堕落和麻木,或许北大的陷落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北大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社会,即使可能,也还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依然坚信,北大的那种神圣的精神还在,这种精神已经融进了北大的血脉,融进了燕园的每一寸土地里。它仍然悄悄地在北大学子的心灵中间生长。我坚信,即使是在如今最恶劣的环境打压之下,北大精神依然能够顽强地在未名湖畔,博雅塔旁,在这片让我魂牵梦绕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股生生不息的北大精神,就是北大隐形的翅膀。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们,带领他们飞过绝望,寻找希望。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听到许校长唱起《隐形的翅膀》,总是能够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

许爷爷,再见,一路平安。

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

Hello, President Obama

美国大选,红蓝大战,就像一场四年一度的米兰德比。

大选之夜到班上同学家里party,关注着电视和电脑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比分直播”,亲眼目睹Obama一点点地将McCain不能丢的几个红色州变成蓝色。22:00-22:10,各大主要媒体纷纷预测Obama胜出。22:20,McCain正式发表讲话承认选战失利,媒体评价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gracious。23:00,10公里外的Grant Park,Obama终于出现在舞台上,带着穿着诡异颜色裙子的Michael和两个女儿,面对着现场的20万支持者,发表了一段很有感染力的演讲。0:15,从同学家里出来,在这温暖如春的夜里,大街上到处是在欢庆的人群,来往的汽车都在有节奏地鸣笛,仿佛真的像自己支持的球队赢得了冠军一样。

几个有意思的出口民调:(数据来源:崔奶奶通讯社www.cnn.com

对比2004年的:
可见Obama的肤色确实为他拉来了不少非白人的选票...
目前的经济危机确实对McCain的经济政策不利...
Bush政府真是墙倒众人推啊...不选McCain的因为觉得他会继续Bush政府的政策,支持McCain的则是因为相信他不会重走Bush的老路...

突然有点同情McCain了,一把年纪了,上来就直接被一个黑小子抢走了不少来自非白人的同情票,又不巧赶上金融危机,还要受Bush政府的拖累...看来还是时势造英雄啊。

p.s.美国上下全民关注大选,连Nature这样的学术杂志也不例外。只是很明显负责封面设计和封底广告的两组人这次没有事先沟通一下...

Still Life...

单调简单的生活正在一点点磨去我的信念和热情。没有外界的精神补给,再坚强的信仰也会渐渐枯萎。我需要有人对我说,“坚定信念,保持信心,有我在这里”;我需要有人告诉我,我所坚信的那些美好的事物一定会来到我的生命中;我需要有人在精神上和我一起奋战,给予我热爱生活的理由;我需要有人向我证明,这段路途上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只为了那目的地的旖旎风光;我需要有人轻声而坚定地回应我的呼喊,yes we can。

生活像一杯加了糖但是仍然苦涩的咖啡。自信与不自信同时都在蔓延。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转载未名上强帖一篇

1949-2008

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1989年,只有中国能救社会主义。
1992年,只有资本主义能救中国。
2008年,只有中国能救资本主义……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就这样不可避免地被Mamma Mia的电影秒杀了...周末跑到学校影院去重复看了两遍,电影版的musical总有一种舞台版无法比拟的魅力,不同角度不同局部的镜头的频繁切换和远景近景的交错,让电影版比剧场版的场景显得丰富得多,更加生动有活力。这次听电影版里的歌曲,比我一年前第一次听的音频远更有感染力,每次看到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和The Winner Takes It All的时候总会不争气地忍不住眼眶发红...

I don't wanna talk
About things we've gone through
Though it's hurting me
Now it's history
I've played all my cards
And that's what you've done too
Nothing more to say
No more ace to play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The loser's standing small
Beside the victory
That's her destiny

I was in your arms
Thinking I belonged there
I figured it made sense
Building me a fence
Building me a home
Thinking I'd be strong there
But I was a fool
Playing by the rules

The gods may throw a dice
Their minds as cold as ice
And someone way down here
Loses someone dear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The loser has to fall
It's simple and it's plain
Why should I complain

But tell me does she kiss
Like I used to kiss you
Does it feel the same
When she calls your name
Somewhere deep inside
You must know I miss you
But what can I say
Rules must be obeyed

The judges will decide
The likes of me abide
Spectators of the show
Always staying low
The game is on again
A lover or a friend
A big thing or a small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I don't wanna talk
Cause it makes me feel sad
And I understand
You've come to shake my hand
I apologize
If it makes you feel bad
Seeing me so tense
No self-confidence
But you see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上帝掷出的骰子这次会是大,还是小?Will I be the winner?Is there a winner at all?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这不是地震云吧...

拍摄于10月19日17:30,我家窗外:
西南方天空:

南方天空:

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落叶

1. 有一种爱叫信仰,有一种信仰叫爱。

2. 讲课的时候永远不要高估你自己的速度。

3. 世界是自相似的。世界很大,大到我们根本不可能走遍它;但是在每个哪怕是最小的角落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全景的一个缩影。

4. 时间就像是一个大口袋,最后它留给我们的是沉甸甸还是轻飘飘完全取决于我们往口袋里装东西的速度和效率。

5. 后知后觉好过不知不觉。

6. 孤独会导致对感情变得敏感,感情敏感让人容易被电影里虚幻的情节感动,被感动的时候会感觉到莫大的孤独。

7. 轰轰烈烈的爱未必是爱,深知其缺、深受其苦却痴心不改的爱才是真爱。

8. 和自己所爱的人聊天的时候不可能同时进行思考。更多的时候,我大脑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Caroline, or Change

晚上去看了在芝大Court Theatre演出的音乐剧Caroline, or Change。剧场地方很小,第一排的观众伸手就可以摸到舞台,最后一排距离舞台大概也只有十几米远。乐队在舞台的二层平台上,舞台中央是一块略微下陷的方形区域,上方有一个方形的看上去像灯箱的盒子,演出中配合下雨的场景竟然有水流从边缘流下,如小瀑布般形成一道水幕,让人啧啧称奇。

面对生活中滚滚而来变化的洪流,我们没有办法、也不需要逃避。不要害怕改变,不要害怕风险,勇敢地去追寻,勇敢地去受伤。Obama说,we need change。Obama还说,it's not about me,it's about you。不是身边的别人,而是每一个人,是你,更是我。一味的抱怨现状只能使自己唉声叹气,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让梦想成真。不再去当看客,我要自己改变。

北大车协今年招新的帖子里写道,每一个有着青春的孩子都应该上路,每一段有着梦想的年华都应该飞翔,每一个期待友情的少年都应该携手,每一段充满阳光的记忆都应该鲜活。

我深以为然,并为之奋斗着,感动着。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被cc点名了

被cc点名了...

游戏规则:
A.被点到的要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去掉一个你最不喜欢的问题再加上一个你的问题,仍然组成20个问题,传给其他8个人,列出8个需要回答问题的人的名字,还要通知对方——你被点名了,被点名者不得拒绝回答问题,完成游戏的人将会永远得到大家的祝福。
B.这8个人要在自己的博客里注明是从哪里接到的,并且再传给其他8个人,让游戏继续下去。被点到名字的人将会得到大家的祝福,并且所有美好的愿望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C.不可回传。

1. 你觉得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学会感恩,宠辱不惊。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去爱。

2. 你现在最想改变自己哪一个缺点?
--不够专心。

3. 还会在现在的公司工作多久?
--在现在的学校还会有个四五年吧。

4. 你是否知道你妈妈的梦想是什么?
--知道。我们全家健康快乐平安。

5. 如果你有花不完的钱,最想买的是什么?
--时间和健康。

6. 你平日里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和自己感到快乐。

7. 说出点你名的人的3个优点(不可删除题)
--独立自主,坚定,爱读书。

8. 你对你的现状满意吗?
--不是特别满意,但是正在努力扭转中。

9. 你相信命运吗?为什么?
--相信。因为我们自己的力量把握不住未来。

10. 你现在最想拥有的是什么?
--一个爱我的人。

11. 你怎么看待结婚这件事?
--婚姻本身并不能保证拥有它的人幸福。有家和爱人的感觉是温暖的,但它更需要我们尽一切努力去维持。找到一个和自己完全合适的人太难,所以更多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宽容和体谅至关重要。爱是这一切的动力源。

12. 如果今天晚上你失眠,咋办?
--看书,听音乐。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

13. 怎么看待爱人的前女友或者前男友。
--过去的都过去了。他们是你成长的脚印,能让你懂得许多。

14. 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干嘛可以不无聊呢?
--睡觉,吃水果,看书,听音乐。

15. 请推荐你喜欢的一首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并写出推荐理由。
--这个太多了,那就推荐最近一直在听的Katia给我的《State of Grace》这张专辑吧,确实很赞。

16. 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西藏,法国,意大利。(如果已经去过的地方也算的话,最想回北京...)

17. 你会同时喜欢n个人吗?
--会,但是同时至多只会爱上一个人。我会高兴和喜欢的人见面、聊天,但是爱情是另外一码事。

18. 你接下来最近的一个晚餐饭局是约了谁吃什么?
--没有饭局...下周有谁想和我去Chinatown吃饭么?

19. 以后想要几个宝宝?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呢?
--现在一个都不想要。将来要的话想要两个,一男孩一女孩。最好是龙凤胎,生起来方便。

20. 什么情况下会跟现任对象分手?(没对象的假设有)
--假设有的话...如果她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分手对她更好的话。

不欺负大家了,我就不修改问题和接着点名了。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TA课程的老师写的可爱教材

这门课的教材之一是他自己写的新书《Tools of the Trade: Introduction to Advanced Mathematics》,封底上他的照片:(Paul Sally,一个双腿都是假肢并且少了一只眼睛的75岁传奇老头,更多8g见http://www.boston.com/yourlife/health/articles/2007/10/01/the_powerhouse_pirate_of_the_math_classroom/

注意看每一段证明结束末尾的证毕符号:

另外刚刚不小心在wikipedia上介绍他的页面上看到的:

He is known to detest cell phones in class and has destroyed several over the years by inviting students to stomp on them or by throwing them out of a window.

看来我要小心了...-_-...

2008年9月23日星期二

今天路上见到...

下午准备回家走到Hutch门口的时候,赫然看到路边一张桌子旁边立着几块似曾相识的展板,其中一块上面用中文写着“无条件军事保卫中国畸形工人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进攻和在中国内部的反革命!打倒达赖喇嘛和帝国主义的挑衅!国际共产主义同盟(第四国际主义者)”。还没读完,就有一个看上去像拉美裔或非裔的大叔上来用英文向我宣传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不要民主党,也不要共和党,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上一周发生的事情难道让你觉得资本主义还有救吗?如果你支持资本主义,那么你就是支持剥削、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看到那些展板上的话,我下意识地以为他在谈论的是中国的政治,所以当时并没有理解他的观点,后来离开以后才意识到他一直在说的是美国政治。然后又想起来这不是我第一次在美国见到这些托派马克思主义者了,上次4.24芝加哥华人反藏独游行的时候也有他们的身影,同样的标语,同样的剪报展板。其实我觉得他们对中国的现状并不了解——至少,如果他们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是“畸形工人国家”的话:中国早就已经“打着左灯向右拐”了。另外,我对他们宣讲的内容也不是很认同——实际上,我更倾向于改良主义,而不是激进革命派的做法。

说到底,究竟要什么“主义”并不重要,让人民日子过的舒服才是政府的真本事。

不过,至少在这个国家大家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真好。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20

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party,这些都无所谓。记得上次吃自己的生日蛋糕还是小学时候的事了,从那以后对这些仪式就越来越漠然。生活中自己还有爱,心里就永远是暖的。那就转过身去,许个愿吧。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天安门啊天安门

这两天心血来潮又把《天安门》重新看了一遍,至少是第四遍看了吧。这部纪录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看一遍都能让人有新的感受,体会到新的东西。这回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其实悲剧性的结局在五月二十七日联席会议作出的撤离广场的决议被柴玲等人否决掉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正是学生亲手把美好的希望葬送在长安街上的。另外对柴玲除了长相以外都越来越不能忍,对吴国光、梁晓燕、侯德健越来越欣赏,还有那个工人大哥赵洪亮实在是太逗了。看来在这种事情里,多数知识分子能够保持理性的时间远远比学生们,尤其是大群聚集在一起的学生们,来得长。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怀旧四日游

1

在O'Hare机场,飞机晚点一个半小时,我百无聊赖地拿出护照乱翻,手指偶然滑过一个红色的戳印,上面写着2008.06.18,北京,入境。我突然愣住了。6月18号。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日期还是那么的温暖。那一天是今年9月之前,我最最快乐的一天。

而此时此刻,北京闷热的夏夜对我来说已然恍若隔世,就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梦。梦里,我曾经很幸福。

所有的旅行,最后都会是这样的结果么?

2

或许我们其实未曾相聚。或许我们其实根本未曾分开。

3

Blacksburg。

我在群山的环抱中轻轻地呼吸,看着最后一丝深红色的晚霞消失在荒野的尽头,我终于来到了这里。这个小镇安静宁谧,却也不缺少激情——在这里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校橄榄球队Hokies新赛季第一场主场比赛,结果全镇男女老少齐出动,还有不少球迷特地从外地赶来,把学校周围的空地全部占满,从早上就开始举办各种party。当天连周边旅游景点都关门谢客,比赛时体育场里的呐喊声震天响,球迷们释放着憋了一夏天的激情。相比而言,看来我校沦落到NCAA Division III的地步一点也不冤枉...而原因无非一是本科生少,二是体育设施规模不够大——以橄榄球球场座位数量为例,我校只有1650个,而Virginia Tech却是66233(according to wikipedia)...啊,不过好在我其实不关心这些校队的比赛...

Game day之后,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喜欢看早上明媚的阳光穿透树林洒落在小屋旁和林间小道上,喜欢骑车穿行在绿色树林间起起伏伏的trail上,喜欢坐在阳光下巨大的草坪上看着上课的学生们三两成群的从草地上穿行而过。最喜欢迎风骑车飞奔在宽广开阔的草原上的trail之上的感觉,那一刻世界仿佛只有我们那么大。看够了Hyde Park的平坦和千篇一律,突然来到这样一个视野如此开阔的地方,不由得让我心旷神怡。如果我将来能够住到这样的一个山中小镇上...其实还可以更好的,如果这个小镇靠海,如果它离Chicago市中心只有半个小时车程,如果它周边有个Chinatown,如果...

4

记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有些记忆,就像我撕过的纸片,早已飘落尘埃,不再被我记起;而有些记忆,则像被海水淹没的小岛,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地浮出水面,让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或许这些“新”感情会跟随,并最终改变我的一生。

正如歌中所唱:回忆是捉不到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等虚假的背影消失于晴朗/阳光在身上流转/等所有业障被原谅/爱情不停站/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

5

和Katia冷笑话一则...
我:我的手表是防水的,潜水的时候也可以用...
Katia:你潜过水么?
我:没有...你呢?
Katia:在网上...

6

大白菜的故事。

从前有一户住在四合院里的人家,在院子里种了两棵大白菜。到了秋天,一棵长的又大又水灵,看上去十分诱人,立刻引来邻居哄抢。最终住在对面的一位邻居好不容易把它抢到手,拿回家却发现这棵大白菜只是最外面一层漂亮,里面的菜叶又小又烂,还长了虫子,无奈只好扔掉,只留下最外面一层喂兔子。另外一棵大白菜长的相貌平平,个头也不大,最外面一层的菜叶残缺不整,无人问津。主人只好把它放在院子的一角,盖上棉被,变成了冬储的大白菜。后来,在这个冬天里,四合院的主人搬走了,这个院子也就废弃了,但是这棵大白菜却被主人遗忘,一直被丢弃在墙角。大白菜在等待,等待着属于它的时机。

直到后来春节前后的某一天,那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一位疲惫不堪的旅人正好路过这座废弃的四合院,饥寒交迫地进来想找点吃的。大白菜知道,它一直以来所等的就是这个人。它要让他知道,它就在这儿,离他几步远的这个墙角,而他正需要的也就是它。它想说话,它想呼喊,它想表白自己的心声,但是它发现自己说不出来(也许这棵大白菜天生就不会说话)。它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一切力量,在棉被和厚厚的积雪下面滚动了一下。终于,旅人注意到了它,走过去把它捧起来。大白菜最外层的残叶被自然风干后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保护住了里面饱满的菜叶里的水分没有过多流失,而融化的少量雪水更让大白菜变得无比的清甜。旅人笑了。大白菜也笑了,虽然旅人看不到它的微笑。

没有被冬储过的大白菜的一生是不完整的。

7

不要问我上面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和本文主题有什么联系。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棵......大白菜。

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盼来了这位帅哥...穆里尼奥的433总算有救了...1860万欧元+小贝利的价格也就忍了吧(你说什么?因为反正不是我掏钱?有可能...)。

Quaresma completes Inter switch

Monday, 01 September 2008 18:17:14

MILAN - Inter have completed the signing of Ricardo Andrade Quaresma Bernardo from Porto, with Gomes Passos Vitor Hugo Pelé going the other way.

The Portuguese winger, 25 years old on 26 September, passed a medical before inking a five-year contract which will run until 30 June 2013.

Accompanied by his agents to Inter's headquarters, Quaresma met Inter vice president Rinaldo Ghelfi, technical director Marco Branca, transfer consultant Gabriele Oriali and vice general manager Stefano Filucchi.

José Mourinho, back in Milan after watching Inter's Champions League opponents Panathinaikos in action at the weekend, was at Palazzo Durini to welcome the new signing.

Quaresma, who will wear the number 77 shirt,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press at the Centro Sportivo Angelo Moratti in Appiano Gentile on Tuesday at 12:30 (press entry at 12:15).

(from inter.it)

从左至右:Mourinho,Oriali,Quaresma,Branca

2008年9月1日星期一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想要获取

凡是自己认准了想要的东西,就会不计一切代价地去追寻,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可以让我们那么执著。

当然,这里所说的“想要的东西”不一定局限于一件物品,也可能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也可能是一个人。

如果最终没有得到,还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失落。难道真的只要是在获得或者占有的时候,我们就会快乐么。

向前看,生活是一片片有可能淘出金子的河滩。回头看,生活不过是一座座充满叹息的围城。

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骑车走西北

下午骑着擦得锃光瓦亮的新车去转了一趟Northwestern,也算是了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夙愿”。来去各一个半小时多一点,比上次骑着旧车去足足快了半个小时。芝加哥近几天一直是晴空万里,沿着湖边看着时蓝时绿的Lake Michigan,映照在downtown的幢幢高楼和郊区的茵茵绿草之中,宛若仙境一般。这完美的天气,让人无法抑制自己远行的冲动,仿佛呆在屋内就是一种犯罪。原本没有打算今天就出发,但是突然看到格格小朋友在blog里写“真正的我,应该还是和从前一样,对任何喜欢的事情和着迷的人充满激情,毫无保留,声嘶力竭,在所不惜。真正的我,有毅力做任何我认为对的事,有勇气爱任何我认为值得的人”,内心深处顿时波澜层起。背上书包,擦净爱车,忘掉身上其它一切负担,冲进这温暖和煦的阳光中,任由湖边吹来的强风在耳边呼啸。活着,就应该好好把握住每一个让梦想绽放的季节。

这次沿途没有照风景,show两张爱车小灰吧:

奥运会结束了,看着画卷慢慢合上,十六天里悲欢离合的画面沿着鸟巢边缘上的大屏幕一点点流过,火炬缓缓熄灭,真的很舍不得离开,因为在那十六天里,我们是那样的纯粹。不知为何此时耳边总会不由自主响起Sephora唱的那段《Une raison d'esperer》(One reason for hope)(http://www.youtube.com/watch?v=SlUHEmw_0ZM)。原来音乐剧也可以唱得如此悲伤,如此让人肝肠寸断,一如离别时的忧愁。

2008年8月25日星期一

意大利超级杯!

120分钟内比分2-2,点球大战里6-5艰难拿下,看得我心惊肉跳。比赛场面一直占优,如果运气好些的话,其实90分钟内就应该赢下来的。最后Totti在射进点球就可以夺冠的情况下打中横梁弹出,可谓是死里逃生。本场最佳当属新援Muntari,进攻中经常插入对方禁区抢点,防守时又总能在中后场断球组织反击,而且脚下控球护球摆脱的小技术娴熟得让人眼花缭乱。在Cambiasso回撤到中后卫位置上救火的情况下,他成为了中场组织的核心。今天正是他打进了新赛季国际米兰正式比赛的第一个进球,小伙子很有前途,好好干!Mourinho也拿下了第一冠,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祝福联赛里球队能打出更好的状态。

P.S.贝肯鲍尔杯国际米兰夺冠后搞笑的颁奖仪式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UgEK67vQQ

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

帮人喂猫...

同班的美国mm Claire回家一周,于是到她家帮忙喂她家猫Arabella的重任就又落到了我的身上,好在一回生二回熟,连Arabella都能认出我了吧。上照片:

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刘翔退赛,中国田径看到曙光!

刘翔退赛,我却怎么也伤心不起来。

对刘翔本人来说,我确实会感到惋惜。毕竟为了奥运会卫冕,他奋斗了四年,努力了四年,到最后却因为伤病而不能奔跑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样残酷的现实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且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退出比赛,如果这个决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的话,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尊敬。

但是对中国田径来说,这一天意味着重生,意味着曙光。只有让刘翔走下神坛,中国田径才会有希望。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田径”和“刘翔”是可以划上等号的。这次的事件至少应该让国人们知道,田径不只有110米栏这一个项目,中国也不只有刘翔这一名田径运动员。

自从刘翔在国际大赛上开始屡屡取得好成绩之时,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就拉开了帷幕。在田径这个中国的非优势项目上刘翔异军突起,鹤立鸡群,给低迷的中国田径界增添了不少光芒,给不知道多少主管领导带来了漂亮的政绩。于是,刘翔变成了田径的代名词,变成了一呼百应的神。造神运动不仅使刘翔背负了重大的心理负担,也使那些只重比赛成绩的、势力的领导层在110米栏这个项目上不断加大物力精力投入,在又给刘翔增添了一重负担的同时,投入分配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其它项目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田径整体水平的进步!再加上媒体吹捧上天的炒作,你们是在鼓励、赞美刘翔吗?你们是在毁他!你们是在毁着中国田径!

赛前刘翔身上被强加了太多的意义:他是中国田径唯一的希望,背负着全国13亿人民的强国梦。作为一名普通的运动员,受伤本是常事,可是对于他这样的“国宝”来说,受伤就像是一场瘟疫,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为什么他受伤的消息不早一点透露出来?可以想见,为了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刘翔就是带伤也要强行继续训练,这对运动员伤势的恢复有利吗?为了一块金牌,为了中国田径的“面子”,为了稳定全国人民期盼的心情不让他们失望,你们就可以不顾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生涯?这和隐瞒不报非典疫情有什么区别?

我早就说过了,大热必死。刘翔这次能拿块奖牌就不错了。算我乌鸦嘴。

然而一个高大的神像轰然倒塌,换来的是被它遮住的明媚阳光终于得以重新洒向人间。

2008年8月16日星期六

这年头流行痛恨韩国人么...

经常逛各种论坛的人就会发现,近来国内网友对韩国的反感情绪仿佛一夜之间爆发,甚至已经超过了和中国一直有宿怨的日本。“高丽棒子”已经追上“日本鬼子”,成为中国网民在网络上最痛恨的群体之一,国内愤青们目标变化之快令人乍舌。奥运赛场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韩国运动员和其他国家运动员比赛时,中国观众几乎是一边倒的给韩国队的对手加油助威(我倒还没怎么观察过韩国和日本交手的时候是什么情况...乒乓球女团两队比赛的时候中国观众还是支持日本队的居多,不过那是因为福原爱)。

国人的这种痛恨是有来源的:首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传出的“韩国专家经考证发现xxx的祖先是韩国人”这种我们认为明显属于夜郎自大的新闻,加上xxx很多时候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比如孙中山、毛泽东),让我们对这样的新闻不产生反感都难。虽然事实上后来有些新闻被证实是中国媒体的杜撰(比如写孔子的那篇),但是毕竟无风不起浪,韩国媒体才是始作俑者。另外国内媒体对在华韩国人的负面报道也不少,再加上还有火炬在韩国传递时的中国留学生打人事件(其实这件事韩国人处理的倒是没什么问题:试想如果一群老外在王府井游行示威还先出手打伤了中国民众,你会怎么想?),让国人对韩国的印象急转直下。本次奥运会,韩国队表现的也不错,而且还在许多项目上和中国队狭路相逢,比如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射箭、举重等等,也算是各有胜负,但是输掉的几场比赛都让我们耿耿于怀。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网民和韩国较上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昨晚,中国女排女足女羽抗美抗日抗韩全面出击,只有女羽抗韩成功。但是网上看到的却多是羽毛球女双赢下韩国的喜悦,除了夺金的庆祝之外,大概也是因为抗美抗日都抗了半个多世纪了吧,自己人都累了。或许兴奋点也该转移一下了。结果,这个“假想敌”来得正是时候。

最后贴个新闻,真实性不作评论,只当一笑而过: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檀国大学生物系教授金旭日前提出,韩国人的祖先是“中国中原地区的农耕人”,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看,韩国人与中国汉族和日本人接近。关于韩国人祖先的这一新说法,推翻了韩国最流行的韩国人祖先来自蒙古的说法。

金旭教授表示:“我们用人类学系统分类的方法对185名没有血缘关系的韩国人的线粒体DNA碱基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名韩国人中有4人的碱基序列与中国中原地区的农民相似。”

金旭教授根据这个结果提出:“我们民族的祖先是中国中原地区的农民,从遗传上看,韩国人与中国的汉族和日本人更接近,而不是现在所说的蒙古人。”

金旭还提出,韩国人和日本人的碱基序列接近这一事实表明,2300年前定居在日本列岛的弥生族很可能来自朝鲜半岛。这一说法与2003年日本鸟权大学医学院教授井上贵央提出的说法基本相同,井上认为:“公元前5~4世纪,古代(弥生时代)日本人的碱基序列与韩国人接近。”

此前,韩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大韩民族的祖先是亚洲北部的蒙古人,这就是所谓的“北方单一起源说”。

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原来“假唱”事件是这么回事

昨天刚刚看到陈其钢对开幕式“假唱”事件前前后后的完整陈述,才发现他上一次接受采访时的那一番话被所有媒体都误读了。整件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后一刻“一位政治局委员下令”决定换掉的(导演原本也有此意,政治局委员的指示仅仅是促使他们最终做了决定),是林小朋友的声音,而不是杨小朋友的形象。就此而言,杨小朋友确实没有什么“冤屈”,而且有理由感到自豪。据说在开幕式的节目单上,明确写的是林杨两位小朋友的名字。

陈其钢上次采访时所说的“因为形象原因”,指的仅仅是林的形象更好,而没有说杨的形象不好(并因此被换下);所谓的“国家利益”,也不过说的是“演双簧”这种做法,而不是指换下杨小朋友。看来,真正能伤害到两位小朋友的,并不是导演组,而是事后我们过分解读的炒作。看来奥运期间大家都有点神经过敏,还是忘了这事,洗洗睡吧。

Kenig said, "I expect you to work eight hours a day...". Well, I watch the Olympics eight hours a day though...:-(

前两天我妈拿到了一张男篮美国对安哥拉比赛的门票,实在是让我口水啊,啧啧。看看羽毛球乒乓球赛场上大片大片的空座,不得不感慨这奥运商业化的弊端。有门票的好多不想来,而许多真正想看比赛的人却买不到门票,只能干着急,没辙。

不知道又有谁在开幕式之前偷偷买了一把李宁的股票狠赚了一笔呢。

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我的奥运生活

早上起来习惯性的打开电脑看夜里这段时间的战报,看看晚场的比赛和新闻,第二天的节目单,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下午干干自己的事情,晚上继续开机看上午和中午场的奥运比赛,一不留神就到了凌晨一两点。好看的节目总是太多,时间似乎不属于自己。

前两天用SopCast看CCTV-1、CCTV-2都很清晰流畅,CCTV-5则只能用TvAnts偶尔能看上,不流畅也就忍了,和PPStream相比已经算好的了。昨天开始SopCast全面被封禁,中央台所有频道全军覆没。好在TvAnts流畅度有所提高,各个中央台基本都可以比较舒服的看下去,只是清晰度不敢恭维,不过到这个时候也就没必要要求那么多了。看场奥运比参加奥运都困难,真感觉自己出了国就像被国家遗忘了一样。

唉,不过看奥运的必然后果是学习和看书的时间大幅减少...看来还是要有个deadline催着我效率才能高啊。对自己说,你太弱了。你要变强。

Giant OCR 3入手。果然很好很强大。

有人问,你为什么活着?

为了实现梦想。

开幕式的背后

陈其钢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开幕式中那一曲《歌唱祖国》原唱是一个叫杨沛宜的小女孩,而林妙可在台上只不过是摆摆样子对对嘴型。“为了国家利益”,长得更符合张艺谋叔叔审美的林妙可最终站进了鸟巢。这一消息让我多少感到有点意外——对假唱我早有心理准备,但怎么也没想到播放的音带竟然也不是林妙可的声音。此消息一披露,全世界都感到惊讶,国内的论坛上更是骂翻了天,纷纷为杨小盆友鸣不平。其实仔细想想,两位小盆友不过都是在自己不怎么明白的情况下成为了网络民意潮流的受害者,但整件事情也实在没有卑鄙龌龊到足以让国内网友们慷慨激昂大跳大叫的地步——如果你活在中国还觉得这件事情有多么的不可思议,那还是建议您赶快回火星吧。

为什么我们会愤怒?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功利的社会,身边为了功名不惜一切争的头破血流的人太多太多,我们一边大声疾呼抵制这种风气的沾染,却又一边不可避免的自己也沿着这条路前行。当人类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罪恶时,我们感到恐慌。生活在这样的矛盾和纠结中,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释放自己的灵魂,一张真正纯净美好,永远不会被浸染的白纸。比如,孩子。人们相信,孩子是天真纯朴无邪的;而当我们看见这几乎是最后固守的一片理想阵地也即将被攻陷时,我们幻灭了,不知道还应该相信什么。在这个不相信宗教的国家里,丢掉了对纯真的信仰,就只能苟活于世。

我同意孩子们的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因为他们不谙世事,没有我们那样世故圆滑,他们头脑简单,简单的令我们羡慕不已。林妙可们真的明白这样一场开幕式被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凭空赋予了多大的意义么?采访开幕式那个放风筝的小女孩的时候,负责训练她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告诉她不要紧张,把开幕式当成一次游戏就行了。而那个小女孩也真的就照做了,排练的时候还调皮地翻跟头。是她真正不紧张吗?只是她不知道要紧张罢了。

孩子们是纯真的。可惜的是,开幕式上的林妙可们还是孩子吗?只不过是导演们的道具而已。我相信,林小盆友也好,杨小盆友也好,她们自己今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开幕式前前后后的一切只是在大人们的指挥下完成的一出皮影戏罢了。反倒是我们,容易把这事太当真,或者说,我们的信仰才脆弱。这次,大人们在数十亿人众目睽睽之下把世故功利都强加在了几个不仅仅被当成孩子的孩子身上,这个信仰就一下子崩溃了。

道具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我们必须向下面这位舞蹈演员致敬:http://2008.sina.com.cn/other/2008-08-12/1030191477.shtml,她在排练中不慎摔伤成高位截瘫。值得欣慰的是,几位导演都对她的受伤念念不忘,并能用对一个人的关怀来关照她,而不仅仅把她当成一个工具,一个庞大机器上的小小零件。

开幕式被要求承载的东西太多,喜欢它也好不喜欢也罢,我们都要向为之在台前幕后默默付出的演员们致敬。

2008年8月9日星期六

开幕式,盛大登场

和几个朋友一起在一个实验室里用投影仪看了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网上视频非常卡很不流畅,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因为这场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盛宴实在是太震撼、辉煌。

气势恢宏的击鼓方阵用整齐划一的动作敲出鼓点,显示出倒计时的数字;巨大的脚印形状礼花绽放在中轴线上,一步步飞向鸟巢;《歌唱祖国》舒缓悠扬的旋律飘荡在全世界的空中,伴随着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看到这些无比壮丽的画面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真的,这辈子从来没有觉得过,《歌唱祖国》是那么的动人,可以让我们一下子泪流满面。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北京时间8月8号了

北京,我为你祈祷!为了这个我爱的城市,为了那些我爱的人们,祝愿奥运会的一切都能顺利平安!

我那些开幕式当晚要去鸟巢工作的朋友们,我羡慕你们也为你们牵挂,你们一定要开心、平安地回来!(Emmie说,“我们是去志愿服务的,不是去炸碉堡的...”)

天佑中国,天佑北京!

2008年8月1日星期五

关于初中英语课本的畅想(转载)

原来看似随意的初中英语课本隐藏着这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有趣的故事,当年我学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留意做做调查呢...佩服一下作者的探究精神,仿佛把我再次拉回了那年少时所在的充满了朗朗Chinglish读书声的课堂...下面请看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505e878d193e9e04

关于初中英语课本的畅想 / 青年先疯队长
2008-07-31 18:19 阅读(710) 标签: 李雷, 韩梅梅, lucy, lily, jim, kate


后来,韩梅梅当然没嫁给李雷,离了一次婚,成了一个文风忧郁的女作家,笔名寒寐,足不出户,却在网络上颇受欢迎。

后来,李雷当然也没娶韩梅梅,成了李老师,他在中学教语文,不过他还是很开朗。

后来,Lucy回国了,现在也没有结婚,但还是善良而且喜欢音乐,她现在是幼儿园的园长,有时也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后来,Jim还留在北京,成了道奇汽车公司的经理,他也真的追过韩梅梅,但没有成功,找了一个中国太太,婚后有了两个孩子,发胖了。

后来,Lily成了电台的编辑,也做业务策划,为保持身体,她不吃冰淇淋了。还有很多很多个男朋友。

后来,Kate去了上海,嫁了个在此工作的美国人,上个月的事。

后来,林涛当了警察,户籍警,翠微北里。

后来,Uncle Wang退休了,还是喜欢鼓捣那些希奇古怪的东西,上过一次电视。

后来,L.G.Alexander教授回英国了,已经从出版公司退休,还在写东西,他每年来两次中国。

Polly还活着,毛掉了一些,每天最大的乐趣是与Alexander教授说中文。



此文写给九十年代使用全国版英文课本(朗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

相信很多朋友看过本文中的一部分。现在终于写完,我整合成了一篇完整的,并贴了几张图。


时间篇:

大事年表——
1978年 Li Lei、Jim、Ann出生
1979年 Han Meimei、Lily、Lucy出生
1980或1983年 Kate出生 (?)
1983年 Green家前往法国(Jim 5岁)
? Green家回到英国,居住于伦敦。
1990年 Green家来到中国。
十四中开学(北京十四中?),我们的课本从这里开始。
King家来到中国。
1991年秋 到农场采苹果
1992年春 Ann举办生日晚会
1992年夏 猴岛探险记
1992年秋 校运动会
1992年冬 Green家回英国过圣诞节
1993年夏 初中毕业,课本到此结束……


小小的说明

大概大家想不到吧,Li Lei他们年纪原来这么大,居然是70后。不过看课本里的环境也可以发现,确实是93年高速发展之前的样子,没有超市,只有商店。不过,这种纯朴的气氛特别吸引我,没有噪音和汽车尾气缠绕的感觉……

这个时间是如何算出来的?呵呵,大家可以看到初三课本中有两课提到了时间。Ma Lili值日时间:“9月10日,星期四。”Lin Tao值日时间:“9月19日,星期六。”查一下就知道,这一年是1992年。由此类推。

为什么Kate的出生年份不确定呢?因为,在初一课本有一课的听力中,说到Kate今年7岁,那么她应该是1983年出生。但是在初三课本上,Jim却提到Kate今年入学了,那么Kate就比应该是Jim小两到三岁。不知是不是编书人疏忽了?

说到Green一家,还真是能搬家,从英国到法国又到英国再到中国。不知道几年之后,他们又会去向哪里?真想说:留下吧,Jim和Kate……


细节篇:

一个惊人的发现!Li Lei和Han Meimei根本没有对过话!

这次重新翻书的主要目的,是想看看Li Lei、Jim、Han Meimei三主角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在哪里。然而结果让我目瞪口呆:

三册英语课本里,根本没有Li Lei和Han Meimei的对话!一次都没有!

三个人之间,Li Lei和Jim的对话最多,从第一册第3课两人同时亮相,到第三册89课,两人最后一次在书中出场。Jim和Han Meimei的对话也不少。唯独Li Lei和Han Meimei,没有对过话。两人唯一一次在同一课中说话,是在第三册66课,不过那是在和别人聊(那一课也是Han Meimei最后一次出现)。和Li Lei说话比较多的女孩是Lily和Lucy姐妹。

我百思不得其解,编课本的作者怎么会犯下这么骇人的疏忽,竟然不让他们俩在课文中说个话?

难道Li Lei和Han Meimei的关系不咋的?

3班的人数问题:

第一册书中,Wei Hua讲到,3班有46位学生,24个男生,22个女生(包含Lucy和Lily)。第二册中说到,3班有50位学生,26个男生,24个女生。就是说,初二的时候班里来了4个新同学。

这个年级一共4个班,初二的时候3班50个人,最多。

十四中的校长是谁?

第一册,Miss Gao去见一位上级Mr Wang(一中年帅哥),我一直以为他就是校长。但是,第三册中,Mr Green去找校长请假,全家要回英国过圣诞。这时说到,校长是Mr Zhang。那Mr Wang是校长的观点就基本站不住了(除非这两年里换校长),他应该是某个校领导。

课本里的环境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呢?通过种种线索,可以判定是在北京。不过,猴岛历险的情节显然就不符合北京周边的情况了。我们就当这是现实中的虚构吧……

这次重翻课本,我突然发现,原来Lily比Lucy先出生!我那么多年来一直以为Lucy是姐姐!上课不仔细啊,惭愧惭愧……


人物篇:

Li Lei 和 Jim Green 谁是第一男主角?

Li Lei 和 Jim Green:

Li Lei,被翻译成李雷,中国男孩,平头短发,喜穿浅色T恤,一看就是那种正统的中国式好学生。不过他并不是那种死板的书呆子,他很喜欢玩,记得有一课里,他拿着球去玩,反而是Jim没做完功课,被关在家里。这种动静结合的性格,使得他在哪儿都吃香,既能和Lin Tao这样好学的人成为莫逆,也能和Jim这样好动的人成为死党。

Jim Green,全名是James Allen Green,被翻译成吉姆.格林(詹姆斯.艾伦.格林),在中国生活的英国孩子,一头棕色的卷发,喜欢穿深色的T恤,给人的印象是有活力、聪明,但是有些马虎,时常犯些小错误。

这一中一英两个男孩,就是这六本英文课本最主要的角色了。那么,他们中,谁是最大的男主角呢?我一直是比较欣赏Li Lei的(或许也是因为他是中国人?),和很多同学一样认为他是第一男主角。后来,我做了一件极其无聊的事——统计了六本书里每个人出现的次数!

最终结果,Jim的出现次数高于Li Lei。呵呵,这毕竟是英语课本,就承认Jim的第一男主角地位吧。

7+8:

统计的数据我现在没有,不过我还能记得最前面的那些孩子。最重要的七个同学组成了第一集团:
Jim Green
Li Lei
Han Meimei
Kate Green
Lucy King
Lily King
Ann Read


接下来的第二集团是八位同学:
Lin Tao
Wei Hua
Ling Feng
Sam
Bill
Bruce
Mary
Tom Read


说明一下,Tom的出镜率很低,但是出来的时候文章一般都比较长,何况他是Ann的兄弟,第一册第一张彩页上露脸的人,所以放第二集团不过份。

彩页与家族:

说一下第一册第一张彩页吧,我总觉得这有一种英雄排座次的作用。上面有四幅图,三幅是三个家族:Green家族(英国人)、King家族(美国人)、 Read家族(加拿大人),每幅都是父母和两个孩子一共四人。第一幅图则是五人:Li Lei、Han Meimei和Lin Tao,外加老师Miss Gao(Gao Hui)和Uncle Wang。在这张彩页上,第一集团的七人全部在。

Green家族在书中风光无限,露脸机会最多,而且鸡犬升天,连鹦鹉Polly和小猫Mimi(这可是中国猫)都能频频上镜。

相比之下,Read家族就比较惨了,只有一个Ann撑场面,Tom身为彩页上九个孩子之一,在书中几乎消失,真是够郁闷的。

重要人物:

Han Meimei

如果说谁是第一男主角还存在争议的话,第一女主角就当仁不让的是Han Meimei。这个齐耳短发的中国女孩,文雅温和,智慧善良,几乎是所有女性美德的化身。在书中,她更像是一个姐姐的身份,帮助同学们排忧解难。

很多人都觉得,Li Lei和Han Meimei天生一对。然而我经过统计发现,其实Han Meimei和Jim一起出现的时候更多,尤其是后期。想想也是,排除国际友谊因素,Han Meimei和Li Lei的性格是相似的,而跟Jim却是互补的,更适合在一起。

Kate

Kate Green,Jim的妹妹。和哥哥一样,Kate也是昵称,全称是Catherine(凯瑟琳)。同样是一头棕色卷发(不知怎么,Jim和Kate总让我想起哈利波特中的罗恩和金妮,Han Meimei则让我想起赫敏)。

Kate很活泼可爱,后来戏份也越来越多。我奇怪为啥她不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们玩,要和大几岁的哥哥的朋友们玩。

Lucy and Lily

可爱的双胞胎姐妹,来自美国。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美工偷懒,哈)。开始的时候,两人都是同时出现,不过到后来,编者有意扩大她们之间的区别,也经常会单独出镜。

Ann

Ann是加拿大人,一头金色长发,标准的西方血统。她和Jim、Lilei他们不在一个班,但是和Han Meimei是好朋友,另外她还有一个中国好朋友Chen Hua(女孩)。

Ann在书中最重头的一次出场是她的生日,重要人物几乎全部出场参加。从此我知道了Fried Chicken,Fish and Chips这两种食物。不过当时没有概念,直到我们家乡出现了肯德基……

Lin Tao

作为在彩页上出现的人物,Lin Tao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不知为什么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出现,硬是被挤到了第二集团。作为书中唯一的眼镜男孩(大人不算),Lin Tao长着一副睿智的知识分子模样。不过,不要以为他很文弱,初三课本中,他可是参加了运动会接力跑的冠军成员。

Sam and Bill

这两个是Jim的死党,沾了不少光。他们三个在一起,1班的体育水平就能提高一个台阶啊。没说的,都是调皮鬼。

Wei Hua

Han Meimei的好朋友。我发现L、H、J、A四巨头都有各自的好朋友。Wei Hua又是一个热情贤淑型中国女孩,不过感觉不如Han Meimei成熟。

Ling Feng

跟其他中国孩子相比,Ling Feng显得比较成熟而独立。后期他出现的次数很多,但我最记得的还是他第一次出现时候被Jim的飞盘砸中了脑袋。后来,Ling Feng帮舅妈看小孩(装猴子),Jim去英国过圣诞的时候他帮忙喂养Polly,简直变成了专业保姆……

Bruce

澳大利亚男孩,因为在中国看到下雪的圣诞节而欣喜不已。之后他还有多次露面,最有趣的就是和一大群人去猴岛旅游了。在猴岛上,篮子被偷之后Bruce竟然哭了,真是大失脸面啊……

Mary

很晚才出来,又是一个西方式长发美人,姓Clark,有个弟弟Dick。假如彩页上再多一张,可能就轮到Clark一家了吧,运气不好。

其他人……除了以上15人之外,还有一些让人记住的同学。比如Ma Lili,初一初二学期刚开始她都出现了,看来,她就是1班里学号1号的学生了,她与Mrs Read的那段对话(It’s a secret!)被无数人传颂。还有Sun Huimin、Li Ming、Liu Ming、Fang Xiaoling、Bob White……等等。

现在想起来,仿佛他们就是我们当初的同学一样……

记得最后一课(澳大利亚的那座大石头山)结束后,结束框里就简简单单一句话:Goodbye everyone,Goodluck!我学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

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

彻底被国内媒体忽悠了

为什么国内的媒体都告诉我意大利超级杯在纽约打...害得我兴奋了好几天,到处查买票信息,结果哪儿都没查到...后来发现国外的媒体全都没有说比赛地点在纽约,而国内这些新闻全都是从一个地方闭着眼转载的...而且好像双方最后还是把比赛地点定在了梅阿查球场,真是欲哭无泪啊...期待还能有什么转机,虽然自己知道其实不太可能了...

前天晚上梦见在梅阿查现场看米兰德比,场面那叫一个真实啊。我好像坐在北看台东侧,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我,我回答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到球场的扬声器里,引发全场观众一阵阵欢呼...别问我最后谁赢了,事实是比赛还没开始我就醒了...

唉,看来到现场看我队比赛的计划又要被无限期推迟了啊...

奥运志愿者的是是非非

奥运将至,未名Volunteers版近几天却陷入了一场争论中。起因大致是北大的一些志愿者几天来一直在版上抱怨,鸟巢给的伙食太差,志愿者的装备迟迟没有发齐甚至有的人根本一件都没有领到,志愿者工作组织不好导致有的人忙死有的人却没事做(结果这两种人都有抱怨的理由),还有交通口的志愿者抱怨工作环境太差整天风吹日晒尾气熏,早上还没有班车坐。然后一位负责志愿者工作的领导发了一篇长帖,认为志愿者不应该每天只讨论物资保障激励的问题,这种抱怨并不是“志愿精神”的体现。结果这篇帖子很快就引起了志愿者的“群愤”,迅速跃至当日十大第一,引来了更多的争论。

事实上,我一直很羡慕这些奥运志愿者们——每次看到他们用脖子上挂着的奥组委的证件就能够自由出入其他人无法进入的场馆区,我都感到无比的羡慕。做志愿者,在我看来,至少是一种在自己现阶段就有能力做到的回报社会的方式,也算是对我选择的专业的一个补偿吧。如果不是去年毕业远渡大洋彼岸,相信我自己也会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只是可惜生不逢时,造化弄人。这次志愿者们集体爆发“民怨”,着实让我没有想到。

我想,其实这个事情单方面去指责志愿者或是组织方都是不合适的。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有义务听从奥组委的组织指挥,也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正如我认识的一位志愿者在回帖里写到的,大多数人其实只是在版上发泄一下,回到服务岗位上照样还是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因此,必须让这些志愿者能够有说出自己不满的渠道,所以我是支持他们在版上发发牢骚的。但是毕竟志愿者就是自愿进行无偿服务的人员,其目的是要让被服务的对象,也就是观众满意,不用过于在意所谓的领导对你们的态度,只有观众认可了你们的服务,你们的付出才是有价值的。要学会知足,给你们的条件只要达到了可以接受的底线,就不应该期望太多、要求太多,毕竟志愿服务的中心不是自己的享受和索取,而是劳动和付出。在这个权力高于一切的国家里,权势就是金饭碗,因而永远不要对那些掌握了绝对权力的人期望太高。

对于组织方来说,如果能及时的和志愿者沟通,并且尊重他们在网上提出的意见,恐怕大家的不满也不会变成怒火。组织这样一个大型的活动确实十分不易,难免有疏忽的地方使得一些人产生不满。正因为如此,组织者才应该认真对待志愿者的权利,否则的话对志愿者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前几天跟一个同学聊天,他说他的几个做志愿者的同学都很后悔,我想就是由于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而产生的幻灭吧。

大家都让一让步,彼此体谅,志愿者知道知足,组织者体现出尊重和民主,这闹运会不也就熬过去了么。

现在对奥运会没有别的期望了,就希望能平平安安的开完,千万千万不要出什么大乱子,奥运会之后普通老百姓能真正体会到奥运建设给咱们带来的好处,被限制和打扰了的生活能够恢复正常,被侵犯了的个人权利能够被找回,而那些积极的改变还能够坚持下去,政府能够意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不再打压和摧残民间志愿团体的发展...至于拿了几块金牌,挣了多少“面子”,真的不重要。

某篇文章说得好,个体生命的尊严高于一群人的集体荣誉感。

向过去告别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无论好与坏,无论自豪与后悔,让我们重新上路。

暑假一个月的放松懒散生活也该有个尽头了,保持这样的舒服状态实在是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别人。

向过去告别。No day but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