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跳棋

昨日与数好友聚会下跳棋一盘,长大后就再也没有玩过的游戏勾起了童年的回忆。还记得家里至今仍完好收存着的那一盒五彩的玻璃球,以及那张用硬纸壳做成的、经过多年使用早已破烂不堪的跳棋棋盘。

突然间产生的一个念头,让我开始上网搜寻跳棋的电脑游戏。跳棋的英文名称叫做Chinese Checkers,把这两个单词输入google以后,就蹦出了这样一张又雷又囧、让人无语的图片:


依我的意见,与其如叫“中国验查员”,还不如直接叫“翻墙”,不但与时俱进,而且与游戏的内容或许还贴近一些。

估计各位看到这张图片时的反应,就和老外来到中国旅游,在大街小巷看到那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英文翻译时的反应差不多吧,都是哭笑不得。看来这帮老外翻译的时候偶尔也会不负责任一回。

前几天在楼下信件室看到一张寄来的明信片,一看是一个老外到中国旅游以后用自己拍的照片组合排版做成的一张卡片,写上三言两语之后寄到了他在美国的朋友这里。正面左边一半是一张他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以天安门城楼作为背景的照片。在右边有一张稍小一点的照片,没有人像,仔细一看是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勿因一时疏忽,破坏永恒美好”,下面是一行英文翻译。具体的翻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最后两个词是“eternal beauty”,全句大概应该是“Don't let your carelessness destroy the eternal beauty”之类。于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草坪的暗喻就此升华为如佛祖圣训般的人生哲理。我想,这个老外把它照下来,多半也是因为忍俊不禁吧。

翻译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了不起的功底。难怪有人说,最好的作家同时都是翻译家,要找最漂亮的文学文字,还得看名家翻译过来的外文文学名著。“信、达、雅”固然是最高境界,不过就平时一般生活中的翻译而言,最起码的标准还是应该能让人看懂,意思不要走样。如果那位老外看了这块牌子,从此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并最终有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此之前还是践踏了那块草坪,恐怕也不是立这块牌子本来的目的。

再说回跳棋。恐怕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跳棋要叫Chinese Checkers呢?查了wikipedia才发现,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又要落空了:跳棋的起源本是1883或1884年美国人发明的一种叫Halma的游戏,规则与跳棋相同,只是棋盘是正方形的。


1893年,德国人发明了这个游戏的变种Stern-Halma,开始使用六角星形的棋盘(stern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英语的star),也就是我们现在玩的跳棋。1928年,为了将这种新型的跳棋引介回美国,发行游戏的公司使用了营销技巧,给它起名“Hop Ching Checkers”,使其充满了异域风情(exotic)。最终,这个名字演化成了Chinese Checkers。

回头看看上面那张让人啼笑皆非的图片,跳棋游戏软件的发行者在它的宣传图片上加上这个游戏的中文名字,从上往下写上几个抽象画一样的方块字,不也是为了让它看起来更“exotic”吗?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似乎是一个一个词查的字典,然后把每个词翻译的结果连起来便抄了上去。

看来,只做表面功夫,终归是会露馅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