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从小长大的这些年,自己似乎一直都生活在一种惯性中。从进小学开始,按部就班地读中学、高考、上北大、出国读博,每一步似乎都来得自然而然,都是外人眼中的“最佳选项”。但是渐渐地,习惯了这种“我应该做什么”思维的惯性,就开始莫名地惧怕改变,真正“想要做什么”的冲动则被重重封锁在内心中,连自己也很难进去看个究竟。
直到发现曾经同行的伙伴所走的道路变得如此多样、如此不同,才终于觉醒。或许,他们早些接受了挫折的洗礼,才早些迎来了觉醒的一刻。一直闭着眼睛直楞楞地朝前走的我们,只有早些撞到拦路的那堵墙,才能早些睁开双眼,看见自己的目标,调整走偏的方向。
如果在这种惯性下生活下去,人就容易失去感觉的能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分不清喜欢与厌恶。我排斥孤独,惧怕的就是如果长时间不与人交流,就会丧失思维的敏锐性,使情感变得迟钝,甚至失去思考的能力。精神的丢失是比失去自己拥有的所有物质还要可怕无数倍的事情。
看看前方的路。读博的选择暂时给了我一个稳定的生活轨道。而这条小径的尽头是什么?是否,我也会有一天,一切憧憬都会消失,一切坚持都被融解,而我只能无可避免地向一个叫“命运”的东西妥协?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变得更具体。因为如果那样的话,现实只会让人更加失望、更加沉默。至少现在,我还清楚地知道我所期盼的是什么。
一个月前,我在给一个同学的email里曾经写道:“我们可以把理想深埋在心中,在现实中求生存,却让本真的追寻引领我们的心。”“未来我们不能控制,不如当下每天充实地生活,结局或许不会太坏,最起码我们精神满足、问心无愧。”看来在面对别人的时候,我还总是能在悲观和无奈的基调里显出一点乐观来的呢。
在和命运对话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我们有选择的自由。这会不会也是一种虚幻呢?正好看到xkcd最新的这期漫画,或许答案就藏在最后的这句话里:That's the beauty!
(http://xkcd.com/70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