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

电影手记(二):《苦恼人的笑》

1975年的冬天,记者傅彬从干校调回报社,面对充斥着谎言的报纸,十分苦恼。他奉命去医学院考场采访,亲眼目睹了老教授被侮辱的一幕。为如何写这篇报道,他伤透了脑筋。是按“宋书记”的指示写,还是按自己的良心写?他求助过自己原来的老师,试图去找过宋书记,还跟妻子因此大吵了一架。无奈之下只得开了一张假病假单,没想到最后却被识破。最后他勇敢地说出了真话,并因此被逮捕、抄家,但最终“好日子”的到来也没让他等太久。

难得一见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大量运用隐喻、象征、夸张的手法,开创中国电影讽刺批判的先河。导演的观点表达得相当直接,很多段落都是借主人公之口直接说出,这样的电影如果现在来拍,恐怕也只能靠拐弯抹角含沙射影了吧。

整部电影讨论的是“诚实”和“谎言”,印象最深的是在老师家里老师的夫人读的鲁迅的《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这个故事是这部片子的缩影,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没有评论: